服装设备

正方专栏赵巍从代工到品牌连载十二

发布时间:2023/3/7 0:55:51   

疫情放大了企业经营的困难,但是扪心自问,难道没有疫情的话,我们的企业就会一帆风顺吗?

经历过大江大鱼的时代,进入到数字化转型的时期,很多企业的经营弊病逐渐展现出来。

年是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它对企业的经营者提出了很多的拷问:面对不确定性,我们的优势是否确定?

开卷有益,让我们在「中国十大策划人」赵巍先生著作《从代工到品牌》中找答案。

「中国十大策划人」赵巍著作

《从代工到品牌》

赵巍先生创办的杭州正方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是中国长三角地区第一批专业品牌形象塑造、品牌营销策划综合性服务团队,累计帮助+公司降本增效,迅速提升产品销量和品牌影响力。

杭州正方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自年创立正方策划以来,赵巍先生一直致力于协助中国企业进行品牌战略实践,至今刚好28年整,先后在食品、饮料、餐饮、家电、B2B等领域播种收获。

这对今天中国的新一代企业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连载十二

生产设备

来源

赵巍著作《从代工到品牌》

有句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是我们的制造业设备,都是人家20年、10年以前淘汰的设备,因为我们是世界工厂,我们在设备研发这一块本身就落后。

这里我举一个例子,上海申量设备有限公司,他专门给日立企业做机器人、机器手、机器壁,这样的一个公司,一年的定单做不完,为什么呢?

日本人,一条生产线他就叫你设计自动化,他的设备是按客户要求定制的。例如丰田,它的自动化程度,汽车装备98%,人工可能2%左右。

也就是说,在高度自动化的前提下,我们的设备是无法达到量身定制的,那么我们在设备上又输了人家一筹,我们用的是人家淘汰的老旧的设备。

也就是说,我们的生产效率无法提高,因为自动化程度越低,那么工人的管理成本就越高,淘汰、出勤率、旷工率、生病、残疾,工伤事故等,都会造成管理成本高。

再说人的情绪化波动较大,在心态不稳定时,容易造成残次品。比如说,一个工伤,企业赔起来就不得了,产品质量也无法控制,我们有的时候服装面料上有血迹,就是这样出来的。

所以说,对设备的更新和管理也非常重要。

1

转变观念,加大在设备上的投入

所以说,生产设备落后,导致我们在市场上销售的品牌无法做到和国际大牌抗衡。

我们的研发速度慢,像西班牙的ZARA研发多快,一周更新,上件全新的,我们有这个速度吗?没有,我们没有这个人才库,也没有这么敏锐的市场情报部、信息统计部,我们没有那么复杂的系统。

我们的外贸企业组织架构很简单,老板接单、老板放单,或者老板娘放单,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或者儿子在外面出口窗口,女儿在这里安排成本控制,大都是家族式的企业,大都还信不过外面的人才,说招来的人才都不可信,也不愿花本钱去培育人才,怕明天说不定被人家挖走了。

我们大部分的外贸企业主,文化层次比较低,受传统观念束缚,受中国小农经济的观念影响很深,受中国手工业作主观念的影响,因此也阻碍他们这一群体走向品牌世界。

在观念上这里要谈一谈。我们中国,在清朝末年大部分是手工业的做法,包括到现在,大部分代加工企业,也是带有农业社会后遗症的企业,他们似乎有那么一点眼光,却没有一个企业家的专业眼光,大多数人都是小富即安就可以了。

因此,仅是我们谈到的设备这一块,去量身定制自动化控制、生产线,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代加工老板们根本舍不得,他们会觉得花这个钱,还不如再招40、50个工人,可现在企业面临用工慌,独生子女政策及中西部地区自身的发展使得在制造业大省的劳动力越来越稀缺。

因此,外转内要成功,人才要培育,设备要改进,需要我们的广大企业家转变观念,真正以一个企业家的眼光去看待市场,去增加投入。

2

代工企业在设备上的优势

当然,也不是说我们在设备上就完全没有优势,在设备里有个关键点,就是检测。

代加工企业在接单时,品牌方一定会问“你用什么设备检测”,如果你说是用韩国设备,对方可能还不满意,要求你用德国的,至少用日本的,还必须是哪一年后生产的,品牌方对中国代加工企业,在检测设备这一块要求特别高,因为他相信机器说话,理性说话。

所以我们的代加工企业,在检测这一块相信应该都比传统内销企业生产的品质过硬。出口转内销时,在这个点上我们是可以说服消费者的,因为我们通过了英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美国人、德国人挑剔的眼光。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5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