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备

抢占智高点百年大生的智造嬗变

发布时间:2023/11/24 16:00:26   

江苏南通,大生集团。在明亮整洁的现代化纺织车间内,纱线飞舞、鸣动悠扬。这里,便是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10万锭智慧纺纱工厂”。作为“十四五”时期全国第一个“智慧纺纱工厂”,这家工厂是中国智能纺织的新典范。

大生集团的前身是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百年光阴过去,从数字化纺纱车间到智慧纺纱工厂,再到正筹划建设中国第一个零碳纺纱车间……大生集团正步步为营,积极抢占中国棉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智”高点。

再见!“千人纱”

从张謇首开中国机器纺纱之先河,到20世纪80年代技术改造成果被载入高等学府教科书,再到建成“十三五”时期第一个数字化纺纱车间以及“十四五”时期第一个“智慧纺纱工厂”,大生集团的发展历程就是一条不断创新求变的奋进之路。

今年3月,大生集团“10万锭智慧纺纱工厂”全面达产,这是大生集团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也为全国纺织行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树立了新的示范标杆。

“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行业一直是用工大户。”大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传统纺纱有清花、梳棉、并条等七道关键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大量人工,每万锭用工人数在人左右。

“全机器操作可完成清花等一系列纺纱流程。与升级前相比,每万锭用工人数小于10人,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15%以上。与传统纺织车间每万锭用工人数相比,这一飞速进步正是传统产业向智慧化持续迈进的例证。”漆颖斌说。

“千人纱,万人布”。不过,正如漆颖斌所言,在实地调研过程中,记者在偌大的厂区只见到两三名工人在巡检,取而代之的是精美的现代工业设备有序陈列、高速运转。

大生集团正不断通过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

漆颖斌向记者透露,大生集团每年投入逾万元用于基础设备更新改造,年科研开发项目30多个、新产品多个,新产品产业化率在60%以上。“随着智慧化生产程度的不断提升,大生集团的销售品种也从单一的坯纱、坯布向印染布、针织布、色纺纱发展,向高端的天丝、莫代尔纱转移。”

从“千人纱”到“智慧工厂”的转型,不仅是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双增,更是大生集团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生动写照。

“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是公司重要的战略部署,纺织行业是用电大户,而大生集团作为纺织行业的先锋单位,更要率先探索低碳、绿色发展道路。”漆颖斌说。

漆颖斌介绍,公司在建设智慧工厂的过程中就嵌入了诸多节能技术。例如,智慧纺纱厂的屋顶已全部安装分布式光伏,而此前建成的数字化纺纱车间的屋顶光伏可以提供车间十分之一的用电量。

在采访中,记者获悉,大生集团正在筹划建设中国第一个零碳纺纱车间,力求为南通可持续家纺产业链的绿色发展赋能。“绿色低碳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漆颖斌认为,大生集团仍需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和管理优化,扎实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补强整合迈进高端

纺织产业一直是南通的特色支柱产业,经过百年发展已逐步形成了较为齐全的纺织服装产业体系。但是,整个纺织产业要实现集群式发展,产品结构逐步实现从低端向高端转变,产业链畅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背景下,坚定走好全产业链之路是大生集团重点贯彻的战略路径。去年5月,大生集团与华润集团达成收购协议,后者旗下山东滨州、聊城,安徽合肥的三家高支纱企业并入大生集团。

此次被收购的三家企业的产品质量过硬,在高支纱领域具有较丰富的生产运营经验和较好的品牌基础。其中,位于合肥的高支纱企业拥有10.5万纱锭,进口喷气织机台,年产纱线吨、面料万米。

“这三家高支纱企业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化高档高支纱生产基地,也是世界仅有的能够规模化量产NE-特细纱企业,目前是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主要高支纱供应商。”漆颖斌告诉记者,借助此次收购,大生集团主业规模扩大一倍,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大胆探索,能够实现产品的结构完善、产业链的补强整合。

对于这桩一年前的收购,漆颖斌记忆犹新。“在经历多次实地考察、尽职调查、商务谈判、专家论证、方案报批后,我们与华润集团于去年5月10日举行仪式,签署交接协议。”漆颖斌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年4月,大生集团还与悦达纺织达成印染项目合作,对于公司产业链延伸和产品结构升级意义重大。

“通过与悦达纺织达成欧化印染项目合作,收购欧化纺织部分股份,大生集团进一步打通印染关键环节,是公司向全产业链发展转变的一次重大机遇。”漆颖斌告诉记者,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之间并非简单衔接的关系,而是向着更加多元复杂的生态系统转变,这也对企业如何盘活产业链提出了更高要求。

“围绕纺织全产业链拓展,大生集团将重点培植高端染整和面料生产两大核心板块,借此向原料纺纱和服装家纺拓展纺织产业链,形成纺纱织造、印染、家纺与服装一条龙发展的产业格局。”漆颖斌说。

百年传承使命在肩

在南通,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可谓无人不知。凡是到过大生纱厂的人,最先看到的,就是厂门东侧、通扬运河旁的“大生码头”。在厂门内,一座20多米的钟楼高高矗立。这座钟楼坐西朝东,红砖品字结构,四面有钟盘。

这座于年建成的钟楼至今仍能正常使用。每到整点,钟楼上的时钟就会准时敲响。一如身后的“活化石”——大生纱厂,在百年光阴里见证着中国制造的苦难辉煌。

“回望过去多年的发展,大生集团见证了中国棉纺织行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跨越式发展,也一直在发展模式、业务板块、运营管理、技术水平、装备提升等方面不断探索。”漆颖斌告诉记者,随着时代进步、客户需求的不断优化更迭,大生集团需要不断自我革新,但支撑大生集团前进的最主要因素是坚守纺织产业、坚守实业的初心。

年前,立足“天地之大德曰生”之“大生”二字,张謇在大生纱厂的创立过程中始终坚持爱国、爱乡的理念,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作出巨大贡献,也创造了属于大生集团的百年奇迹。

“虽然时代语境发生变化,但实体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作用没有改变。”漆颖斌认为,牢牢守住实业这个根基,敢担责任、勇于争先,是大生集团一以贯之的使命感。

在这种使命感的驱动下,大生集团百年来不断发展。目前,大生集团拥有全资、控股、参股公司20个,职工总数约人,形成纺织发展、进出口贸易和文化创意产业板块,跨江苏、山东和安徽三省,成为主业鲜明、产业多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被誉为中国纺织的“常青藤”,所在地大生纱厂是全国文保单位、国家工业遗产。

百年来,大生集团坚持做精高端纺织,既坚守传统主业、传承好先贤实业理念,又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推动南通高端纺织产业转型过程中挑起大梁。

“公司计划在‘十五五’时期建设全国第一个零碳纺纱车间,有很多核心技术细节正在与相关专家进行探讨。”漆颖斌表示,将进一步扎实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是大生集团的经营理念,这一理念将严格贯彻于企业产品研发以及企业经营的始终。

偌大的智慧工厂内,一排排纺织机高速运转,讲述着大生纱厂百年时光的奋进创新;洁白的纱线纵横交织,一经一纬织就的是大生集团熠熠生辉的新征程。

通扬运河之畔,大生码头,川流不息,张謇伟岸身姿屹立不朽,见证着百年大生的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本文图片来源: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8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