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等着看好看的衣服,各国面料啥的,结果新闻说,服贸会是服务贸易会,不是服装贸易会。大意了!”这些把“服务贸易”当成“服装贸易”的帖子,更像是网友开玩笑的段子。但这些评论留言,却给正在北京举行的服贸会,赋予了一层深深的历史感和一抹温暖的烟火气。
这是8月31日拍摄的年服贸会首钢园区。新华社记者任超摄从“服装贸易”到“服务贸易”,一字之“差”,差出了几十年外贸结构的优化嬗变;一字之“变”,变的是大国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看不见”却无处不在,“摸不着”又无所不包先给大家捋捋服贸会的来龙去脉:服贸会的全称是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始创于年。最初叫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京交会”,年更名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年,简称也由“京交会”改为“服贸会”。如今的服贸会,作为与进博会、广交会并列的中国对外开放三大展会平台之一,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类服务贸易展会。这是9月1日拍摄的国家会议中心外景。新华社记者李鑫摄为何要给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贸易办个交易会呢?举个例子:出口一辆汽车是传统的货物贸易,但如果这辆汽车可以通过云端推送自动驾驶辅助服务给消费者,这就是基于数字化的服务贸易。再比如,几美元就可以把一单货从中国发到美国,下单卢旺达咖啡豆两三天就能收到货,这些都得益于数字化物流平台,得以更低成本连接全球生产者和消费者。其实,从文创衍生到旅游服务,从医学科技到无人驾驶,从金融支付到数字贸易,这次服贸会上多家全球企业,齐聚线下参展,让“看不见”的服务贸易有了确切的模样:它可以是“万物共生”户外光影艺术沉浸式体验展,也可以是“长安三万里”主题硬钱包,还可以是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方案……总之,虽然“摸不着”,但服务贸易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中,“无所不包”,须臾不可离,充满想象空间。这次服贸会,就是一个包括金融、电信、旅游、法律、数字等服务在内的全球服务贸易大秀场。何以“服装”?何以“服务”?提起服贸会,那么多人下意识地想到“服装贸易”,这大概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解错误问题,更可能与服装贸易在中国人心里的深厚情结有关。遥想当初,以服装业为代表的中国外贸,凭借人力、土地等成本优势,一点点拼抢市场,筚路蓝缕,逐步成为国际头部采购商的优质目标客户。几十年来,服装贸易始终是中国外贸的“当家花旦”,并和家具、家电一道,并称“外贸老三样”,长期受到国际市场追捧,是为中国外贸创下坚实基业的“功臣”。国内老牌外贸展会如广交会、华交会,无一不把服装贸易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么多年来,利润率低、可替代性大、客户黏性不强,始终困扰着中国服装外贸企业。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服装贸易逐步走向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被数字化、智能化等“服务业”赋能的“服装业”,开始摆脱劳动密集属性,向科技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转化。9月2日,在国家体育馆举行的服贸会环境服务专题展上,客商在新型材料制品旁了解信息。新华社记者孙玮彤摄看看今天服贸会上的这些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老人心血管的柔性服装、在服贸会上就能观赏鼓浪屿风景的VR眼镜……到底是遮风挡雨的服装,还是预报天气、问诊身体、运动管理的服务?据服贸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