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设备 >> 服装设备优势 >> 我国OEM企业的总体情况如何产业结构和科
首家代工厂出现在年的东莞,是一家服装行业的来料加工厂。主要生产一款手袋。从此,中国的代工企业则一发不可收拾一样野蛮生长。早期的代工工厂主要为来料加工、来样加工、组装配件和补偿贸易的方式参与国际贸易。虽然生产过程,产品为贴牌生产,但根据原产地原则产品都会印上MADEINCHINA的标签,使得全世界都了解到我国代工企业的制造业地位。
代工制造业占中国制造业的比例较高,通过国际分工形式,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产品的价值链条进行分配,按照生产的不同阶段或不同工序,将具有对应工序的生产成本优势国家进行国际分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当时的中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廉价的土地资源、政府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具有优势的地理贸易位置,促使我国南方城市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展代工产品的生产基地。
国内同时经历着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大批的农民进城打工,涌入南方的沿海制造业发达的城市,促使大批的订单生产,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值得思考的是中国的代工企业在不平等的国际贸易中,处于弱势地位,只能被动生产发包商的订单,而且主要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通常将低利润的产品卖向发达国家的企业,销售过程中由发包商赚取绝大部分利润。
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将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产品卖给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则生产着低利润产品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代工厂发展时期,代工企业的生产订单源源不断。近几年,中国人民币逐步升值,国际贸易中金融环境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使得部分中国制造业代工厂濒临破产倒闭,经历着世界工业格局调整的阵痛。
-年间东莞众多代工企业纷纷倒闭。东莞合俊玩具倒闭在年倒闭,彼时合俊是中国最大的玩具代工企业,截至年余家玩具厂已经有近一半企业倒闭。由于关税的增加,生产的产品在国外市场中并不具有竞争力的价格。OEM企业面临着没有订单支撑不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倒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企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的技术水平低,产品市场的层次低。企业利润低同时也成为代工企业的特点之一,微利化的企业经受不住外界环境的变化冲击,最终只能宣告破产倒闭。
代工企业的销售情况分为内销和外销,内销相对稳定受到国内市场需求的影响,年国内共享单车的大量生产订单和华为手机、手表制造的零部件装配代工厂的大量订单都是紧跟国内产品的热潮,中国人口庞大民众对于日用品的消费意愿强烈,早年间中国国民生活水平较低时,需求市场主要聚焦于必需品,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种类、质量、款式等都有一定的需求,目前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即使在动荡的国际商业环境变革中,中国仍有自身的巨大市场需求。所以代工企业的内销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但是由于产品组装的零部件还是需要发达国家提供,汽车行业的缺芯事件使得中国的汽车内销市场发展速度放缓,消费者等待汽车交付周期变长,影响用户体验。外销贸易受到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初始成本优势丧失,跨国企业欲将订单转入新兴工业国来降低生产成本,中国代工企业将逐步被取代,中国企业则会承受产业空洞化风险。
目前,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迅速,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量为18.2%、12.9%。但相较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结构主要的产品生产处于中下游的技术,发达国家拥有技术壁垒,我国多行业目前存在“卡脖子”技术和先进领先的技术,现仍由美国等发达国家把控。
中国贸易的产品结构主要以低附加值的,工艺简单的工业产品为主,但中国的贸易产品逐步升级,技术逐渐精进。曾经长期的代工生产,抑制了企业研发的欲望。中国在年时研发投入的金额突然增多。美国一直以高投入的状态,也正是美国的产品科技含量高的原因之一。日本和德国国家的研发投入金额较为稳定,较中美金额差距大,投入较少。
近年来随着整个国家研发的投入增多,制造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稳固。年至年,工业增量由20.9万亿元增长到37.3万亿元,制造业的增量由16.98万亿元增长为31.4万亿,单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4%。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路径有多种,其中就有ODM模式,传统落后的制造产业长期以来中国利用自身优势以开始的OEM模式参与着国际贸易,正是这种后发优势,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稳定且快速地发展。在贸易初期,我国结合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和经验曲线,通过模仿方式适应着国际贸易。OEM模式下,我国制造业发展承担的风险低、回报快。
另一方面,长期的模仿路径或多或少压制了创新的动力,使得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平衡,长期被发达国家控制。我国制造业面临着缺少核心技术的困局。现在全球的产业链都提倡回流制造业,调整产品结构,因为疫情时代物流中断,发达国家缺少实体制造业导致疫情物资紧张,对于缺少高端价值链产品的中国来说,又欲将失去部分的低端价值链产品生产,正面处于需要转机的态势。《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强调推进产业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来提升行业的竞争力。
目前,中国企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科技水平已经有明显提升,部分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技术,但是还是存在传统制造业的工厂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基本上为单纯的代理加工,仅仅提供低廉的体力劳动。只有少部分行业的制造业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但其中的领先技术是否能够应用于规模生产也是存在疑惑。
例如,医学行业中的大型设备,手术过程中的物料,都存在“卡脖子”技术,如果突发贸易中断,中国的医疗行业中的部分科室面临着停业的可能。虽然在技术上,有一些新的创新和自主研发,终究没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
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集中的贴牌生产,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到中国生产,对于传统的低技术的部分行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濒临淘汰的境况。长期的贴牌生产虽然使得中国制造业市场接触到高端产品,“干中学”也可提升部分的科技水平,核心技术在简单的加工和组装、包装过程中并没有使我国大面积普及。但是中国地铁行业的科技水平之高,就是我国通过模仿创新发达国家的路径实现的。OEM模式向ODM模式的转向是我国提升科技水平的路径之一。
在四个国家中,中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最少,为2.2%。美日德三个国家在科技中的重视重视程度更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3%以上。中国作为全球的制造工厂,在科技创新中拥有雄厚的生产加工基础,应逐步增加科研的资金投入,以实现科技强国的重要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