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备

中国制造业全景图基于需求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3/7/16 13:49:41   

钟正生

制造业生产的恢复是年推动我国走出疫情冲击的重要力量,制造业投资的亮眼表现对年至今的国内需求产生较强拉动。然而,制造业生产和投资回升过程中,不同行业的贡献并不均衡,不同需求链条对制造业子行业的影响也是不对称的。本文作为“中国制造业观察”系列的开篇,解构疫情后我国制造业生产与投资的运行特征,基于投入产出研究方法定位制造业各行业对不同需求链条的敏感度,旨在将制造业活动与宏观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寻求后续制造业生产和投资变化的线索。我们认为,展望下半年,我国制造业生产单月增速有望逐渐恢复至5%附近。不过,制造业企业二季度产能利用率进一步走低,投资增速面临一定内生下行压力,在现有政策支撑下预计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将稳定在6%以上。

制造业生产现状

制造业生产是我国走出年疫情冲击的重要推动力量。制造业增加值在疫情发生前的至年的复合增速为6.2%,而在疫情发生后的至年复合增速升至6.6%。

首先,明确制造业增加值的构成。年我国增加值规模最大的制造业行业依次是:非金属矿物(9.5%)、化学原料制品(7.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6.8%)、黑色加工(6.4%)、汽车制造(6.0%)、金属制品(5.2%)、通用设备(5.1%)、农副加工(5.1%)、电气机械(5.0%),而其余21个行业合计占制造业全部增加值的43.4%。按大类板块看,原材料、中游制造和下游消费三个板块增加值体量相当,分别占年制造业增加值的36.5%、28.9%、34.6%。

其次,定位我国制造业生产的支撑与拖累行业。制造业是中国工业的主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统计共分41个行业,我们聚焦于分属制造业的30个子行业,以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增速观察其相对变化。

一方面,以子行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制造业整体增速来衡量,至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受8个子行业拉动,其中7个行业属中游制造板块,另有下游的医药制造业。

另一方面,对比疫情前后两年制造业各子行业增加值增速的中枢变化,疫情后中游制造板块多数子行业的增速中枢抬升,9个子行业中有6个增速中枢抬升;而原材料和消费制造板块多数子行业的增速中枢出现下移,21个子行业中只有化学原料制品、医药制造、汽车制造、木材加工、造纸及纸制品5个行业的增速中枢抬升。

综合,疫情后两年增加值增速中枢抬升、对制造业产生拉动效应的子行业集中于中游制造板块,包括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金属制品、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和废弃资源利用6个子行业;下游仅医药制造业受益于防疫物资拉动,表现相对强势。

年以来,俄乌地缘政治冲突、美联储快速加息并开启缩表、国内疫情防控压力抬头下,制造业所面临的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一度加剧,使得制造业生产增速放缓。相比至年的复合增速,年1-7月的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下滑了3.9个百分点至2.7%。板块结构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原材料板块增速整体下滑,仅有色金属加工行业增速提升了0.7个百分点;

二是,中游制造板块增加值增速虽有下滑,但以绝对水平看,仍是制造业中最强的板块,9个子行业中有6个增速高于制造业整体;

三是,下游消费行业整体稳定,内部存在分化。前期偏强的医药制造业生产走弱,而汽车制造业生产强劲,7月单月的增加值增速在制造业各子行业中位列第一。

制造业投资现状

制造业投资高位运行,是今年前7个月国内需求的重要支撑点。1-7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9.9%,绝对水平仍处年以来较高位置,横向比较也是固定资产投资中表现最强的项目。分板块看,下游行业投资总体回暖,对制造业投资的贡献较年回升了15.2个百分点至26.2%,由拖累转为支撑;原材料投资走弱,对制造业投资的贡献较年下滑了17.8个百分点至21.9%;中游制造行业的投资延续了强势表现,对制造业投资总体的贡献较年提升了2.6个百分点至51.9%。

首先,年我国制造业投资规模最大的行业依次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0.2%)、非金属矿物(10.1%)、专用设备(8.0%)、化学原料制品(7.4%)、电气机械(6.7%)、通用设备(6.3%)、农副食品加工(5.5%)、金属制品(5.0%),而汽车制造、医药制造、纺织等20个行业合计仅占40.8%。按大类板块看,原材料、中游制造和下游消费分别占年制造业投资的30.2%、43.9%、25.9%。由此看,制造业投资对于下游行业的依赖度不算高,中游尤其是装备制造相关行业的需求更为关键。

其次,年,我国制造业投资主要受中游制造和原材料相关行业拉动。以年为基准,对年我国制造业投资贡献较大的行业有:中游制造板块的计算机通信电子、专用设备、电气机械,三个行业合计贡献比例为52.2%;原材料板块的黑色加工、非金属矿物和化学原料制品三个行业,合计比例为30.5%;下游医药制造、农副食品加工业,合计贡献比例为21.2%。对年制造业投资拖累最大的是汽车制造业的9.2%,下游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6个子行业的合计拖累比例也高达15.9%。

与制造业生产相联系,疫情后制造业投资行业结构所呈现的逻辑有其内在的一致性:中游制造板块的生产偏强带动产业链投资增加,除医药制造外的下游消费行业生产偏弱拖累其投资增速。不过,原材料板块到年间的生产增速较疫情前两年及制造业整体均更慢,但其产能扩张的步伐快于生产,对制造业投资的贡献率不低。

年以来,多重因素扰动下制造业生产增速放缓,投资增速却维持在较高位置。前7个月的行业结构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建筑产业链相关行业对制造业投资的贡献率下滑。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较快下滑,而基建对原材料行业的拉动效果不及地产部门,且基建实物工作量的形成进度偏慢。由此今年以来非金属矿物、黑色加工、石油煤炭加工三个代表性行业对制造业投资的贡献率较年显著下滑16.2个百分点至7.3%,也与三个行业生产的弱势表现逻辑一致。

二是,出口产业链相关行业对制造业投资的贡献率整体提升,但内部有所分化。一方面,与出口关系密切的电气机械、仪器仪表、通用设备三个中游制造行业对制造业投资的贡献率达24.4%,较年同期高出13.7个百分点;纺织服装、纺织业、文体娱乐用品制造三个下游消费行业对制造业投资的贡献率为6.1%,而年同期对制造业投资造成7.5%的拖累。另一方面,部分子行业出口增速下滑,对投资的拖累已经显现。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已受到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需求低迷的拖累,该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速自年的12.7%下滑至年7月的7.1%,拖累其上半年产能利用率相比年末下滑3.1个百分点至77.2%,也使其对前7个月制造业投资的贡献率较年下滑17.2个百分点至11.8%。海外对疫情防控物资需求减少,医药制造行业的出口交货值增速自年的64.6%下滑至年7月的-13.8%,其对制造业投资的贡献率下滑10.8个百分点至1.6%。

三是,汽车制造业表现亮眼,部分必选消费行业的投资贡献率有所提升。今年前7个月汽车制造业投资的贡献率较年提升了12.2个百分点至3.1%,表现尤为亮眼。必选消费相关的酒饮茶制造、食品制造两个行业的投资贡献率较年分别提升2.3、0.5个百分点。不过,粮油肉禽价格上涨推升了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成本,也使其投资热度下滑,对制造业投资的贡献率较年下滑了3.8个百分点至5.0%。

制造业的需求来源定位

尽管“三驾马车”都会影响制造业企业需求,但结构上看,不同的需求链条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力不同,对制造业不同行业的影响也是不对称的。本部分中,我们首先计算地产、基建、汽车、新能源、出口等需求链条对国民经济及制造业子行业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然后估算年各项需求来源对各行业增加值的拉动比例。

建筑链:地产、基建

首先,我们在年竞争性投入产出表的个细分行业中,定义广义基建和房地产部门。基建方面,在基建所涵盖的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三大行业外,我们另将土木工程建筑(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其他土木工程建筑)纳入,作为广义基建部门。地产方面,我们将第二产业中的住宅建筑和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两个部门定义为广义房地产部门。

其次,从增加值看,我们定义的广义基建和房地产部门在GDP中体量相当,但地产对其他行业的拉动效应较基建更强。以年的投入产出表看,广义房地产部门的增加值约10.4万亿,广义基建部门的增加值约10万亿,二者增加值的体量相当。但如考虑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我们依据许宪春等()的算法,基于投入产出表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年广义房地产部门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增加值约17.5万亿(占GDP的17.2%),而广义基建部门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增加值约14.7万亿(占GDP的14.5%)。

再次,分行业看,地产和基建部门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力也不尽相同。同样基于年投入产出表计算:

1)从单位增加值的拉动效果看,广义地产部门单位的增加值,可分别拉动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延加工、有色金属冶延加工等原材料行业的增加值10.1单位、4.5单位、1.9单位,对这些行业的拉动强度高于基建部门。可见,这些行业源自房地产部门的需求下滑,需以更大规模的基建需求对冲。以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为例,由于广义房地产单位的增加值的拉动效果为10.1单位,而广义基建部门单位增加值的拉动效果为5.6单位,这意味着广义房地产的增加值下滑1单位对非金属矿物制品的拖累,需以1.8单位广义基建部门增加值弥补。

2)从行业自身的角度出发,房地产对非金属矿物、黑色加工、煤炭加工、木材加工等行业的影响最大,对行业增加值的拉动比例分别为45.7%、30.2%、28.6%和24.8%。而基建对精炼石油加工、黑色冶延加工、煤炭加工、非金属矿物、仪器仪表等行业影响较大,对行业增加值的拉动比例分别为29.9%、27.7%、27.7%、24.3%和21.7%。

新动能:汽车、新能源

我们将投入产出表中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定义为汽车产业链,使用电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池等共6个属于电气机械设备行业的部门代表新能源产业链,用与前述基建、地产需求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年的数据表明,汽车产业链的直接增加值约1.5万亿,电气设备行业直接增加值约1.2万亿,汽车及新能源行业合计占名义GDP的2.6%;考虑到对其他行业的拉动作用后,汽车产业链广义增加值约3.4万亿,电气设备行业广义增加值约2.6万亿,二者合计占名义GDP的5.9%。

从单位增加值的带动效果看,相比地产和基建部门,汽车及新能源单位增加值对制造业各板块的拉动强度更高。我们测算,汽车及电气设备行业每单位增加值可带动除二者外的制造业部门增加值提升60.7单位,这一带动效果约为基建和地产部门均值的2倍。其中,原材料板块增加值提升35.9单位,约为地产基建部门均值的1.8倍;中游制造板块(不含电气设备)增加值提升17.3单位,约为地产基建部门均值的3.2倍;下游消费(不含汽车)板块增加值提升7.5单位,约为地产基建部门均值的2倍。尤其是,汽车及电气设备行业的单位增加值可带动有色金属冶延加工业增加值提升11.7单位(大幅高于地产部门的1.9单位和基建部门的1.4单位),化学原料及制品行业增加值提升6.4单位(高于地产部门的3单位和基建部门的3.3单位),计算机通信电子行业增加值提升5.7单位(高于地产部门的0.9单位和基建部门的1.2单位),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提升5.0单位(高于地产基建部门的0.8单位)。可见,汽车及新能源需求尤其对有色金属(铜、铝、锂、钴、镍)、电池相关的化学原料、机电产品及相关制造设备的影响较大。

从行业自身角度来看,受汽车及电气设备产业链影响较大的行业(汽车及电气设备行业拉动的增加值占行业整体增加值的比例超过8%)包括:原材料板块中的有色金属冶延加工、橡胶和塑料制品、化学原料制品、黑色金属冶延加工等行业;中游制造中的通用设备、仪器仪表、计算机通信电子等行业。

外引擎:出口需求拉动

以出口交货值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衡量制造业子行业的出口依赖度,将这一比重高于10%的行业定义为高出口依赖型行业。以此看,年中游制造9个主要子行业均属高出口依赖型行业,下游消费板块中有文体娱乐用品、家具制造、皮革制鞋、纺织服装服饰、纺织业、医药制造6个高出口依赖型行业,而原材料板块各子行业出口依赖度都相对偏低。

为衡量出口产业链对制造业子行业的广义影响,我们依据沈利生,吴振宇()的算法,以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口对各部门产出的间接拉动作用,并与其直接拉动作用相比较。不过,这一衡量方法基于的是42部门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其中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30余个制造业子行业合并为了17个,颗粒度相对较大。年的数据表明,出口占我国总产出的比重约为7.0%;剔除进口影响后,我国出口需求对增加值的带动约14.8万亿,占当年名义GDP的14.6%。

分行业看,出口对计算机通信电子、电气机械、仪器仪表、通用设备等中游制造行业,纺织品、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等下游消费行业的直接和间接拉动均较强;而对化学产品、金属加工等原材料行业的直接影响虽然偏弱,广义影响却不算低。

制造业子行业需求定位

前面我们分别评估了地产、基建、汽车和出口对于国民经济及制造业子行业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接下来,我们从行业自身的角度出发,拆分年制造业各行业对各项终端需求的依赖度。假设各需求来源的单位增加值对行业增加值的带动作用保持相对稳定,基于前述年投入产出表的计算结果,考虑年各行业的增加值相对年的变化后,我们可以大体拆分出年制造业各行业的需求来源。算法包含三个部分:

一是,对于房地产、基建、汽车和新能源三大需求来源的计算。

二是,对于出口部门,因其广义影响计算过程中仅涉及17个工业部门,相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而言较难拆分,故采用各行业出口交货值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作为其需求依赖度的代理变量。

三是,将各行业需求来源的剩余部分定义为其他部门,其中的主要部分是不含汽车的国内消费。

进一步地,我们从需求构成的角度出发,考察年以来各项需求对制造业子行业生产的支撑和拖累程度。

原材料板块中,仅有化学原料和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化学纤维制造三个行业的增加值增速为正,出口、基建投资的拉动抵消着房地产投资对它们增加值的拖累;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3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