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设备 >> 服装设备发展 >> 服装工厂就我一名IE,如何找到改善ld
精益生产:均衡化生产的要素和规则分别是什么?
一名有实战经验的IE人才,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IE相当于企业的一个侦察部、参谋部,难怪二战时,苏联的斯大林要用二个师换一个林彪,其中道理是一样的。
但是,许多中小服装企业,想通过6S、IE等改善生产,提高效率,但没有足够的钱和人力成立IE部门,只有从技术工人里选拔,或对外招聘一个刚毕业的IE专业学生,作为工厂改善的主导人员。
而面对企业的暴露的种种问题,刚刚毕业的IE人,或转行进入IE领域的技术人才,如何全面掌握IE知识及技巧,找到工厂改善的突破口,真正成为工厂的一名参谋、军师?
我总结了刚入门的IE人,工作中会遇到的3个问题:
1、我专业水平不高,怎么办?
2、工厂就我一个IE,势单力薄,遇到问题没有人支持,怎么办?
3、我到底要改善什么地方呢?
其实上述问题就对应着改善需要的条件:
1、改善的专业工具,知识,技能,对应上面第1个问题;
2、改善时沟通、管理等其他非专业类的工具,知识,技能,对应上述第2个问题;
3、需要改善的目标,对应上述第3个问题。
现在,我们去看看这三个方面我们具备了什么?如何改变服装工厂现状?
作为一名刚入行的IE,或多或少具备一些改善的知识和专业技术,但是,一些一招见血、立竿见影的实战能力还不具备,怎么办呢?
1、阅读更加专业的IE书籍(如《IE实践家》、《科学管理》、《工业工程师学习手册》等),和专业的人交流,逛逛专业的论坛。
2、多结合问题现场(实际问题相较于你的专业知识去除了哪些假设?)思考问题如何解决。
这样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中的一个专业水平不高的问题。
改善的时候,在非专业方面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员工不配合怎么办?上司不支持怎么办?这些问题也是所有人(包括有经验的人)最头疼的事情。
这个在我眼里也是一个艺术程度高于技术程度的问题。可能心理学的一些知识会有所帮助,可能市面上的一些励志类,心灵鸡汤类的书籍有些许帮助。但是效果我无法保证。
在和员工交流的时候但是我会选择最“土”的办法,将心比心,和涉及到的人员做朋友,换位思考。很多时候我自己会很累,别人还不理解。那时候真的感觉很憋屈。只有自我安慰了。
在面对上司的时候,一般性,同学们的思维方式是:我要做人机联合作业分析,来缩短交付期和减少成本。你就和老板说:我要做人机联合作业分析。
大多情况下,你的老板没有学习过IE知识,于是老板会问:为什么?那一刻,你觉得你的老板不专业,就开始隐隐约约瞧不起你的老板,就应付的说:它能缩短交付期和减少成本。老板似懂非懂,便答应下来了。
然而你先要做的东西是收集人和机器的工时数据,工艺数据。在这一阶段,老板没有看到任何效果,便开始质疑你。然后你会觉得他连先收集数据都不懂,而变得更加瞧不起老板的非专业。有的索性甩手不干了。
我们应该怎么做?其实很简单,就是准备一个较为恰当的比喻,让老板很快的理解你做事情的原理,步骤,以及达到的效果。还是刚刚的例子,你和老板说:我想做人机联合作业分析。
老板说:为什么?你回答:这能缩短交付期和减少成本。打个比方,一个人烧开水,不知道水什么时候开,因为水开了第一时间要把煤气关了,所以他就一直等,本来可以在烧开水的时候把衣服晾了,但是他最后烧完开水时候才去晾衣服耽误了时间。
其实他只要知道自己晾衣服时间和烧开水时间,他就可以在烧开水的时候两件事都做了。所以我现在先需要一点时间去测量设备,人操作的时间。然后我就可以对人和设备的运行做合理的规划,让交付期最短。这样你的老板就会理解,在你还没有产生效益的时候,也去支持你。
希望大家能在实际工作慢慢的体会,总结吧。
一个服装工厂中,服装企业中,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但是选取哪边改善呢?根据TOC(theoryofconstraints),要使得系统能力提升,要改善限制系统能力的地方,瓶颈。就是要加长木桶效应中的最短的那个木板。
这个说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的做起来很难。为什么?想象一下,工厂中就我一个IE。当我入职的那一天开始,就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大家都是知道我是能提升效率的,他们把各种和效率相关的问题,比如夹具不好用,自己操作劳累,搬运货物距离长,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等等一股脑的放在我的面前。我懵了,就我一个IE,我完全不知道怎么下手,去先解决哪个问题。
我建议,可以找你的老板,好好聊一次。搞清楚老板,甚至董事会他们所最关心的事情。然后让他支持你完善基础数据的测量:测工时、绘制平面布局、清点在制品,成品库存。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不能产生任何改善的效果的。
但是这些东西能帮助你找到系统中导致老板们所关心的事情额外的主要原因(真正的瓶颈)!而不是让你只看到其他人提出的杂乱无序的问题。这段时间确实是非常难熬的,大家会觉得你什么贡献都没有。所以你必须得到你老板的理解和支持。
好好聊一次?怎么聊呢?问题又回到了第二部分的例子了。关键点:
1、恰当的比喻降低专业理解难度,
2、讲清楚原理、步骤、预期效果。
如果你觉得没有必要在系统层面做改善(我十分不建议),那么就随便按照一些书上、网上的内容,随便导入下比如6S,目视化之类的。也没有人说你错的。如果别人站出来说你做错了,你就反击说别人执行力差就行了。(这招别说是我说的。)
您的企业生产效率是否低下?品质管理总是失控?
您的企业是否有出现生产计划难以执行的现象?
您企业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支持企业流程自动化运转?
您企业的供应链是否顺畅?生产周期是否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
您企业的薪酬结构是否合理?绩效考核是否合适?激励效果到底如何?
这里有一套完整的精益化管理解决方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