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备

工人干了多人的活ldq

发布时间:2022/5/27 13:52:38   
导读: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是最早对纺织女工的描述。而流水线上密密麻麻的工人,则是我们对传统纺纱企业的印象。俗话说“千人纱,万人布”。在当下招工难、工人流动大的大环境下,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纺织厂的用工问题始终困扰着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万锭用工是很多棉纺企业一直追求的目标。近年来,通过采购自动化纺机设备、优化纺机配置等方式,一些棉纺企业万锭用工降到了行业罕见的低水平。

“花木兰”变成了机器

京奕集团加快生产管理智能化

走进位于盛泽的京奕集团生产车间,却看不到几名员工,只有涡流纺纱机有条不紊地运转,滚下一锭一锭的纱线,一旦纱线出现断头,机器臂还可以自己接上。一个纱锭完成后,还有落筒小车自动收集替换;设备出现故障,系统会自动发送短信到操作人员手机上,操作人员根据指示迅速定位所在机器,快速解决问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故障响应速率大大提高。

“同样是做纺织,‘花木兰’早已经变成了机器人。”京奕集团董事长陈克勤说,从前道纺丝工序开始,生产车间就大量采用机器人,连断线接头这样的“细活”,也都交由智能机器人去完成。这些智能机器人纺纱速度可达每分钟米,这是目前世界上纺纱速度最快的设备,是传统纺纱机的20多倍,每万锭用工为9人,只有国内同类企业的30%。“机器换人”在降成本的同时不但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增强了品质的稳定性,产品实现了更高规格的标准化。

在盛泽最早开启智能生产的京奕,如今已将智能生产延伸到了智能管理。京奕为每批产品贴上了特有的条形码,在生产车间、成品出入库实现ERP系统管理,打通公司内订单—工艺—生产—入库—出库等所有环节,能够实时监控客户订单生产配送全过程,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加速融合,推动京奕制造向价值链高端不断延伸,开启一场效率跃迁的全新变革。

在京奕集团的智能仓储库看到,系统自动扫描货物上的条形码,查看货物数量、目的地等信息,然后整车称重,在确认无误后,车辆可以直接驶出工厂。如果信息不符合,大门就不会打开,这些出入库信息还会同步发送到指定人员的手机上。

“实现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创新,也有力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陈克勤说,以往,每天接近吨原料的出入库至少需要10多人清点,还会出错,现在只要3个人就可以了。产品到客户那里,还有一个追踪反馈的信息,通过这个系统可以进行追溯。以往公司按单生产,从接到订单到制定生产计划,至少需要4至5天。实行信息化管理后,1天时间就能完成,通过整套的信息化系统提升,实现了产、供、销整条供应链的协同。

目前,京奕集团拥有国际最先进muratec涡流纺纱机共计99台,年生产能力约20万锭,在以往同等规模产能的企业用工需要0多人,现在公司上下包括销售和管理在内,总共只有人,远超同行业平均水平。同时,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转型升级成效凸显。

“低谷期正是投资的机遇期。”陈克勤表示,今年公司投资2亿元进行二期建设,准备再引进72台国际最先进的涡流纺纱机,目前,首批32台进入安装期,力争下月投产。二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将达到年产35万锭规模,公司将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纺纱智能型产业化基地,成为同行业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

"机器人"也会做衣

大量车工将要失业了~

服装工业大革命真的到来,势必造成服装行业的新一轮革命。无人工厂”不再遥远了,小型加工厂很难生存了,大量人工将要失业...!

视频一:机器人织布缝衣灵活自如视频二:机器人与缝纫机完美配合视频三:仿手机器人效率高

缝制环节通常是由取料、喂料、收料三个环节组成。可以想象的未来,取料、收料将会是机器手臂完成。而喂料动作很可能会是由上面视频里的机器来完成。

搭配流水节拍,无线网络ERP系统,机器之间的通讯等等技术,纺织服装的“无人工厂”将不再遥远。大量车工将要失业...!

毛纺业率先“机器换人

生产效率提高7倍以上

在东莞,“机器换人”其实早就开始,大朗从8年起掀起的数控织机潮就是其中的典型。9年底,大朗数控织机不足一万台,经过几年的推广,如今数控织机使用量已超过5万台,基本上完成了第一轮的机器换人。

据了解,整个毛纺制造环节主要分为织片、缝盘、后整三大工序,后两个环节未能完成自动化。数控织机只解决了“织片”环节自动化。以往,织片需9个工人,那么缝盘就得3个工人,后整再配2个,现在,织片、缝盘和后整的工人配比是1:3:2。目前,大朗缝盘工人月工资涨到元,依然很难招到熟手的工人。

大朗的数控织机得益于数控织机的国产化,4年后,便宜好用的国产数控织机开始大行其道。此前,数控织机被德国和日本垄断,一台机器二三十万元。业内人士展望,未来,随着国内缝盘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毛织行业的“招工难”问题会迎刃而解。

走进颖祺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车间只有20来人,一排排的数控织机正在“咔嚓咔嚓”地响着,大概过半小时,一块挂毛前幅就从数控织机里织出来了。放眼望去,生产车间大概共有多台数控织机,但却只有20个工人在操作。而且据该公司电脑机部总管王朝民介绍,目前颖祺生产车间的日产量高达10多件。

“一台电脑织机工作平均效率是手摇织机的2.5倍,企业有多台电脑织机,可少请人,仅织片一道工序就节约8成劳动力成本。公司从7年3月开始引进数控织机,至今共投资4亿元购置1多台,机器替代普通工人,生产效率提高7倍以上,产品附加值也提高了20%左右。”颖祺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在年毛织行业订单整体减少的环境下,颖琪公司通过机器生产保证产能和质量,得到客户认可,订单较去年上升了两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明德电脑横机科技有限公司是大朗一家知名的数控织机生产企业,目前企业80%的市场在东莞地区。据悉,目前这家企业正在着手研发一种新机器,预计一个工人能“照料”20台这样的机器。企业负责人表示,这样一来将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机器换人”计划。

:纺织厂、服装业甚至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对于智能化的设备已经基本得以普及,未来的纺织业必然有“机器人”的一席之地,关于人与智能化的和谐共处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来源:吴江日报纱师弟纺友网纺机网

编辑:中国纺机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4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