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设备 >> 服装设备资源 >> 爆单断货这个行业突然火上热搜,有90
汉服火了!
从影视剧到日常出行,从秀场到大街小巷,眼下随处可见穿汉服的年轻人。
据艾媒咨询《-年中国国潮经济发展专题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汉服爱好者数量规模和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测年汉服爱好者数量规模预计达.4万人,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6亿元。
尤其是今年以来,疫情对市场的影响大大减弱,汉服的销售更是火爆。
据央视财经报道,为了应对暴增的需求,山东曹县大集镇的不少汉服工厂加班加点生产,却仍旧供不应求。
很多人都在好奇:这门生意到底有多赚钱?
于是一条名为#汉服市场爆发#的标签迅速登上了热搜。
正在“出圈”的汉服:
花费元买件汉服,回头率%
“我现在拥有差不多套汉服,费用差不多得有十万了。”90后钟某是不折不扣的汉服资深玩家。
说起自己的“入坑”经历,钟某说,起初是在美国留学的时候,通过视频接触到了汉服,回国后通过非常方便的购买渠道逐渐开始接触,进一步了解到汉服背后的文化,便彻底爱上了汉服。
像钟某这样对汉服情有独钟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
在网络上,年轻人把汉服与JK制服、Lolita裙并称为新“破产三姐妹”。
“你花费元买一件时装,回头率可能20%。但你花费元买件汉服,回头率%。”有爱好者笑着说,现在消费者乐于体验多元化的穿搭,汉服正处于普及阶段。
不同设计、面料、工艺的汉服,价格可以从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但刚入圈的小白大多会选择低价位的汉服。
《年线上汉服消费洞察报告》显示,近三年线上汉服消费者年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年2月-年1月,人均年消费金额比两年前同期增加了41%;调研数据显示,大多数汉服消费者年花费多为-元和-元,而年消费0元以上的,90后更突出。
拼多多数据显示,年上半年,拼多多平台小众服饰类目出现极大增长,汉服、JK制服、Lolita裙成为逆袭品类Top3。其中,原创汉服销量增长最为迅猛,较年同比增长了30倍,18-25岁年轻女孩是平台汉服消费的主力军。
新的年轻人聚集平台还在加速推动汉服的流行。来自哔哩哔哩的数据显示,年平台上国风爱好者达到万人,其中83%为24岁以下的年轻人。
在汉服成为一种现象级符号之前,人们对其有一个模糊的描述——古装。
但随着“95后”“00”后日渐成为消费主力人群,这个曾经只局限于小众群体爱好的服饰正不断破圈,更已被定义为独立的服装消费品类。
曹县大集镇赚翻了
越来越多的喜欢上了汉服。
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汉服的生产地很多都是一个叫大集镇的小镇。
数据显示,山东曹县拥有汉服产业链商家多家,原创汉服销售额占全国同类市场的三分之一。
这些商家绝大部分集中在大集镇。
根据曹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公开信息,当年,曹县大集镇从事汉服生产的电商企业达家,全年汉服销售额为13亿元。
据时代周报,曹县曾是国内最大的演出表演服饰加工基地。随着汉服经济爆发,原本成熟的服装产业链快速转变,大集镇的工厂开始转向汉服生产。
大集镇和大部分北方小镇一样,看不到高耸楼房,低矮的店铺排列在道路两侧,当电动车飞驰而过,带起一路尘土飞扬。
临街的店铺绝大多数围绕着汉服产业链上下游,有布料门店、绣花门店、服装设备门店、汉服专业压褶门店等。
眼下,为了应对暴增的需求,不少当地的汉服工厂加班加点生产,却仍旧供不应求。
记者来到一家曹县大集镇的布料店,店里陈列了各色汉服布料,老板介绍说,大集镇所有村都是淘宝村,做汉服的电商多、布料需求量大,制作一套汉服,平均需要七八米布。根据面料的不同,每米布的价格在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而他店里的布料订单,每年都在翻倍增加,目前一天的出货量在二十万米左右。
每年的第二季度,是汉服商家的生产旺季,一到这个时候,面料就开始紧缺。
山东曹县大集镇某布料销售公司老板陈继超:现在他们是不谈价格的,都是说老板面料什么时候给我,什么时候有货,现在就是说不是价格的问题,现在直接就断货了已经。
一套汉服的制作流程中,古朴典雅的印花和精美的刺绣必不可少,而当地的印花厂正在加班加点赶制产品。
山东曹县大集镇某印花厂老板孟德盛:今年几乎是一过年以后,订单就很多,翻倍,工人每天要加班到十一点到十二点左右,每天都要如此,目前每天产量是在七千米左右,这还远远不够,达不到客户的要求,等我们工业机调试好以后,估计每天的产量在三万米左右。
这门生意到底有多赚钱?
眼下,汉服需求量正不断增加。
山东曹县某汉服代工厂老板尹啟行:比年可能要好不止几倍,以前卖个几万元,今年平均每个月一个店铺大概都三十多万的销售额,网店能出爆款,一个款卖好了,可能一个款卖个十万件,五万件都有可能。
山东曹县东南片区某快递分部负责人岳远成:现在汉服的快递量,每年都在30%至40%的增长,在我们这个快递站点来说,在六一儿童节期间,儿童汉服类也是在爆单,像有些合作商家,现在已经卖断货了。
然而对于商家来说挑战依旧很大。
首先是选款。对于汉服来说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选款,能否踩准爆款直接决定了前期的投入能否收回。
胡春青是曹县大集镇人,读完博士,他选择回到家乡,和妻子孟晓霞一起做起了演出服电商的生意,汉服兴起后,他们又抓住机会转战汉服。如今线上线下,已经卖出超过10万件汉服。
但每当回忆起刚开始涉足汉服的日子,他都表示太过艰难。开发一件汉服可能需要十天半个月,甚至是好几个月。
胡春青告诉记者,一套汉服在上市前的开发费用,少则七八千元,多则三五万元不止,只要有一款成为爆款,很快就能将多款的开发成本收回,如果市场反应不佳,可能还要亏钱。
另据时代周报,有曹县当地商家透露,买一个设计图大约几千元,做成样衣则需要0-0元,还有电商平台上的宣传支出等,一款汉服在没有量产的时候,成本约为1万-3万元,量产则约需要10万元。
其次是竞争。有绣花厂老板表示,越来越多当地的老乡们做起了汉服生意,竞争非常激烈,因此一套汉服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压缩。
山东曹县大集镇某绣花厂老板马德国:利润下降了一半还不止,现在工人工资往上涨,各项辅料全部都往上有点涨幅,利润没那么高了,但量慢慢上来了,订单量多了一点。
资本悄然入局
据法制日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汉服市场,吸引了不少资本的入局。
据悉,阿里和虎牙曾相继上线主打汉服社交功能的App,而且申请了多个类别的商标保护。
但对于一些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的店主来说,稍不留意,自己苦心经营的汉服品牌就有可能被人“拿走”了。
另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3,家企业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汉服相关企业。其中,73%为个体工商户,23%为有限责任公司。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拥有最多的汉服相关企业,超家,占总量的10%,安徽有超过家相关企业,占比9%。另外,湖北、浙江两地紧随其后,均有超过家汉服相关企业。
火红的汉服背后,乱象丛生
在汉服圈,“山寨”和人们常说的“抄袭”已然是两个概念。
据业内人士介绍,“抄袭”是基于已有的图案,进行改编,提取其中的元素;而“山寨”是直接挪用原创商家设计的汉服面料,甚至抢注他人的店铺名称、商标。
近年来,“山寨与正品之争”成为汉服圈的热议话题。在山寨店主们投机取巧的非法商业行为中,原创汉服商家成为受害者。
据了解,汉服有严格的形制要求,但同时也讲究配色、刺绣图案乃至生产工艺方面的原创,因此需要独立设计。
对此,大集镇不少当地的商家起初就直接模仿原创作品生产汉服,这被汉服爱好者诟病为“山寨货”。
不过眼下,已意识到原创重要性的部分从业者,正努力走品牌化原创道路,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推动当地的汉服产业发展。
和商标抢注相比,在业内人士看来,盗用原创汉服面料是圈内更加普遍的一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且更为隐秘,往往难以及时发现。
据介绍,汉服的服装裁制工艺一般为“平裁”,即衣服的前后身通裁,因此汉服生产所需的面料图案非常完整,这导致汉服的山寨店铺或面料生产厂家更容易挪用原创的面料设计,进行非法售卖和二次生产。
而除了山寨抄袭的问题,汉服还面临市场炒作的问题。有从业者透露,比如,有些商家设计“饥饿营销”玩法,导致很多样式的汉服成为圈里的绝版,“由于汉服市场供需失衡,加之炒作卖家的加入,逐渐让汉服成为一种奢侈品,在这种趋势下,那些想要尝试消费汉服的新人群只会‘敬而远之’。”
总的来说,汉服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但未来,随着这些“95后”“00后”逐步走向经济舞台中央,他们有望成为国潮消费主力人群,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
无论你理解与否,这已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本文来源:央视财经、时代周报、法制日报、天眼查、金融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