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设备 >> 服装设备前景 >> 十强产业持续壮大四新经济逆势上扬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经济参考报》11月7日刊发文章《“十强产业”持续壮大 “四新”经济逆势上扬——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强力突破新观察》。文章称,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山东日前发布的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答卷”颇为亮眼: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万亿元,增长4.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9.8个百分点;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3.4%,增速高于全部投资6.9个百分点。
作业中的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记者 李紫恒 摄
年初,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成为我国唯一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试验区;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山东着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动力。以此为契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山东正在实现更新、更强、更优的“全新一跃”,努力扛起经济大省新担当。
更新:产业结构转型蝶变
在山东威海,身处传统纺织服装产业的迪尚集团借助数字化变革,并结合多年积累的资源优势,实现了“老树开新花”。
“我们搭建的供应链平台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打通了从服装设计、面辅料资源协同、成衣生产到销售的各个节点,将各环节分散的信息孤岛串联起来,达成端对端的协同合作,大幅提升效率、效益。”迪尚集团副总经理朱洪韬表示,集团近两年的全球销售收入连续增长15%以上。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旅产业、现代轻工纺织、现代金融服务“十强产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代表了山东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近年来,为巩固提升产业基础雄厚、行业门类齐备的比较优势,山东“一企一策”推进智能化改造,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质量提升行动。
从济钢“创智谷”办公楼顶层望去,立方米的高炉依然矗立在停产的济钢老厂区,周边绿树成荫,成为城市公园一景。作为我国首家全面退出钢铁产能的千万吨级城市钢企,济钢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例证。
短短几年时间,从“靠钢吃饭”到“弃钢发展”,涅槃重生的济钢成了济南市先进制造业的“种子孵化器”、空天信息产业的“链主企业”。年,济钢营业收入达到亿元,产值超过停产前的水平。
坚决淘汰落后动能,换来高质量发展崭新局面。年以来,山东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超11万家,化工园区由家压缩到84家,压减精钢产能万吨、电解铝万吨、炼油产能万吨,分别占全国的10%、50%、70%。
培育壮大新动能,走出现代化产业一条路。山东省工信厅厅长张海波说,山东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集中打造11条世界级产业链、家以上产业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集中培育壮大7个国家级、50个以上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建设空天信息、磁悬浮、元宇宙等未来产业示范园区,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千亿级、万亿级增长引擎。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数字赋能。“今年开始,我们通过确定性网络,为山东多家企业打造数字工厂。”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技术总监关家樑介绍,通过物联网技改形成统一管理系统,企业设备利用效率提升了10%,核心产品投诉率降低35%,人员效率提升5%。
据介绍,山东将加强数字变革创新列为“十大创新”之一,深入实施《数字变革创新行动计划》,已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6万个,培育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等四个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济南、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级直联点“双枢纽”省份,数字赋能工业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更强:科技创新提速突破
走进位于潍坊高密的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改善即是创新”“人人皆可创新”“处处皆可创新”的标语引人注目。从生产、研发、管理等关键岗位,到仓库保管员、厨师、保安等平常岗位,人人都可成为创新者。每个车间和办公区域都放置着创新提案看板,员工的“吐槽”“点子”汇集于此,最终转化为产品质量改善、生产效率提升的涓涓动力。
全员创新,聚沙成塔,成就了豪迈科技在轮胎模具行业世界冠军的地位。他们与世界轮胎75强中的66家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是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最大的外部模具供应商。
像豪迈科技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在山东已形成“雁阵形”产业集群。山东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秘书长张祥介绍,为突出创新主体培育,山东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梯次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持续完善科技型企业扶持政策体系,推动一系列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科技创新氛围愈发浓厚。
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站“C位”唱“主角”,山东在市场竞争中底气十足。东岳集团35年一以贯之,攻克事关氯碱工业健康发展的离子膜以及氢能产业“芯片”质子膜这些世界级难题;位列全球化工30强的万华化学“可以允许创新失败,但决不允许不创新”,挺起中国化工业的脊梁;青岛宝佳建成国内首个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远程在线故障诊断平台,实现工业机器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目前,山东共有90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首位,核心竞争力强,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山东省工信厅产业政策处处长马勇介绍。
一组数字可以看出山东增强发展创新力的不懈努力:
.2亿元——省科技创新发展资金连年增加,年达到.2亿元,是年的4.5倍;
2万家——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截至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2万家,比年增长了7倍;
万人——重视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大力引进培育创新人才,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超过万人。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强劲助推。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说:“打造创新型省份,我们尤其注重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目前,山东正在高质量建设海洋国家实验室,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重组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争创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为‘十强产业’快速发展积蓄动能。”
更优:绿色发展成效突出
距离山东省东营港约20公里的渤海中部近海海域,一台台百米高的风电机组错落有致,风电机叶片悠悠转动,将阵阵海风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近日,渤中海上风电项目首批16台风机开始发电,这是山东省海上风电首批平价“绿电”。
在山东省惠民县风电装备产业基地涂装车间,工作人员对风电轮毂进行涂装。记者 郭绪雷 摄
位于胶东半岛的烟台海阳,20万当地居民即将迎来第二个核能供暖的冬季。山东核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放介绍,这一“零碳”供热项目同比核能供热前节约了原煤消耗1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3万吨。未来实现远距离核能供热后,青岛、威海等地居民也将受益。
以此为代表的新型能源体系在山东加速崛起: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天然气环网、沿海LNG接收站等工程,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胶东半岛核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推进陆上风电建设……
增量发展做“加法”,存量优化做“减法”。山东深入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坚持严控“两高”、优化其他,严格落实产能、能耗、煤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减量或等量替代,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清洁生产等绿色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青岛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量跻身全国三强,全国平均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青岛造”。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增长速度之快,折射出山东绿色制造发展的迅猛势头。随着比亚迪、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纷纷“落子”,山东新能源产业更加如虎添翼。
“‘十三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18.4%,优于国家激励目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37.0%,生态环境质量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孙爱军表示,下一步,山东将聚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一张蓝图绘到底,百舸争流奋楫先。年以来,山东以坚强战略定力,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主要指标基本完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上三个万亿大台阶,年达到8.3万亿元,年均增长6.1%。
重整行装再出发,齐鲁同心向未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乘势起航,“齐鲁号”航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山东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矢志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记者杨守勇、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