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个跨越63年的传奇

发布时间:2022/10/2 15:12:12   

众多百年名校萦绕的中国教育版图之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办学历史,实在不算长。

但在短短63年里,中科大攻克了同步辐射加速器、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等无数科学难题。每届招生规模不足人的它,却有着“千生一院士”的佳话。

几十年前,它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几十年后,这所“偏安”合肥、远离北上广的高校,仍在以低调而沉稳的姿态,铸就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建校8年,跻身顶尖

年,中科大诞生了,肩负着培育尖端科技人才、弥补后备力量紧缺的使命,为“两弹一星”事业而来。

创办伊始,中科大便一开先河,摒弃了原苏联理工分家的模式,在系科专业设置上实行理工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而秉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方针的中科院,全力支持着中科大的成长,成为我国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开端。

图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吴有训、赵九章等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站上了中科大的讲台;中科院每年到校授课的科研人员多达人次。中科大的起点之高,说在国内高校之中数一数二,也并不为过。

中科大成长的速度,也相当惊人:办学第二年便被确定为首批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前三届的学生之中,后来当选为“两院”院士的有29人,在全国高校同期毕业生中名列第一。

在北京的8年间,中科大从无到有,迅速成为名列前茅的高校。以办名校的速度而言,中国科大绝对算得上一个奇迹。

▎科研报国,追求卓越

年,中科大告别北京,但它所带来的“科研之光”,却从不曾因此黯淡。

直到今天,中科大在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关键“卡脖子”技术攻关中的战略地位,仍无可替代。

年,中科大潘建伟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与中科院合作构建了“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今年10月,“九章二号”的升级亮相,令求解高斯玻色取样数学问题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的24次方倍(亿亿亿倍),再次刷新了国际上光量子操纵的技术水平。

图丨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

单是量子领域的突破性成就,便足以让一所学校声名鹊起。而从两弹一星到探月工程,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到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从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到开通国际上首条干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一大批令世界瞩目的原始创新成果,都镌刻着中科大的名字。

凭着为数众多的顶尖科技成果,中科大创造了另一个记录。截至年,中科大的研究成果先后入选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次,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1次,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8次,入选次数居全国高校之首。

除此以外,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担了64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涵盖量子信息科学、纳米科技、引力波探测、合成生物学等领域。从原创科技成果蓬勃涌现,到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中科大没有一刻停止为国家贡献自己的科研力量。

图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

这种贡献,也体现在中科大与合肥的关系上。如今的合肥,大科学装置数量全国Top3,并在年正式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继上海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科学中心。而中科大,正是背后最大的功臣——

合肥现有或规划布局的11个装置中,其中至少6个都由中科大牵头或参与建设。

在科研领域,传承着“科研报国,追求卓越”精神的中科大,就像透进来的“一束光”,为看似枯燥的基础科学研究,镀上了一层理性与智慧的辉光。

▎体量虽小,能量惊人

C9高校之中,中科大是在校生数量、专任教师规模最小的,却有着同样惊人的科研项目承担能力。

-年间,中科大共获得24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3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数量均位列全国高校第三位。而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中,中科大新增杰青项目15项(并列全国高校第一),优青项目14项、创新群体项目2项,表现优异。

除此以外,从年走来,中科大一共走出了2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年底,中科大的教学与科研人员也才人,总数上并不算特别多。对比之下,中科大的人才培养能力,或许已经称得上“极致”。

而从自然指数、高被引科学家来看,中科大在国内高校中也都名列前茅。最新的年度指数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83的高分,居于全球高校第八,内地高校第三位。本年度的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中科大共有27人入选,位居全国高校第5位。

随着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颁发,中科大所斩获的国家三大奖数量,已经达到了32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23项,科技进步奖6项,技术发明奖3项。其中,中科大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斩获了17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位居全国高校第三(并列)。

更为重要的是,近20年来,获得两次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高校仅有两所。而三年两度斩获一等奖的中科大,便是其中之一。

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技奖励,中科大都已经站在了金字塔的“塔尖”位置。体量不大的它,究竟蕴藏着多少能量,我们已经无从去想象了。

▎理科尖子,实力强劲

作为中科院的长子,中科大的学科建设,也有着十足的“理科尖子”气质。

目前,中科大共有8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列全国高校第6,其中理学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率达到%,工学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率达到40%,强劲的理工实力可见一斑。

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双一流”建设名单中,中科大共有1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是全国唯一一所“数理化天地生材”学科均入选的高校。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科大共有15个学科入选A类学科,其中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7个学科入选A+学科,理学基础学科全部入选A类学科。事实上,中科大参与评估的一级学科仅有28个,A+学科便占比20%,A类学科占比达到53.5%。以这样的学科精度,用“小而精”来形容中科大,无疑是贴切的。

而近日,科睿唯安发布了最新的ESI排名数据(.1.1-.8.31)。中科大共有16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迈入国际一流行列。

此外,中科大的化学学科,是唯一的新晋ESI世界前1学科。中科大,也成为了国内仅有的8所拥有ESI世界前1学科的高校之一。

依托着深厚的理工基础,如今的中科大,早已成为国内学科实力堪称顶尖的大学之一。

▎“不要命的上科大”

如果说,中国要建成一所“小而精”的顶级研究型大学,中科大无疑是最具潜质的。

这不仅是因为云集的大师、优质的生源、一流的研究设施。最重要的,是中科大一直专注于人才培养,专注于做学问的传统,赋予了这所学校生生不息的力量。

放眼全国,中科大或许是高校中给予学生自主性最大化、科教资源最为丰富的大学之一。从年开始,这里的本科生可以%自主选择专业,在入学以后拥有三次转专业的机会,可以根据兴趣,完全地投入到喜欢的科研领域中去。

这里有国内最佳的生师比,本科生与专任教师的比例仅为4.2:1。九成以上的教授在为本科生教授基础课和骨干课,教学经验最丰富的老师,会优先安排给本科生上课。将近位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在中科大执掌教鞭。

这里有将科教充分融合的教学制度,有可以近距离交流的学术大师,有触手可及的尖端实验设备。这里有国内最早设立,也是唯一一个大科学装置设在高校内的国家实验室。

这里的学生,只要有能力、有需要,都可以直接申请加入实验室,参与到学科研究前沿的课题中。本科阶段就能享受到研究生才有的待遇和资源,或许找遍全国高校,也不多见。而中科大给予学生的,远远不止于此。

走在中科大的校园之中,给人最大的印象便是“安静”。不浮躁,耐得住寂寞,也是外界对中科大最多的评价。这里的老师,享受着单纯做教学和研究的快乐,在言传身教中传承着“安静做学问”的文化。

这里的图书馆总是人满为患,专设的24小时自习室也时常爆满,只能相约麦当劳自习。这里的课程难度,被戏称为“不要命的上科大”,但学生却无所畏惧,早6晚11地泡馆,为了掌握一门课而废寝忘食。

图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

对科学的憧憬,对真理的矢志追寻,在中科大里肆意地成长。于是,这里的学生总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也总能书写一些令人惊艳的故事。

比如,截至目前,中科大的毕业生校友中产生的两院院士已经超过百位,超过位的国家杰青都从这里走出。“千生一院士,百生一杰青”的奇迹,至今仍在这里延续。

比如,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尹希、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华人院士庄小威,《Nature》杂志创刊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曹原,均是中科大的毕业生。

又比如,国内外以高新技术为背景的产业界、金融界,云集了大批的中科大校友,其中不乏张亚勤(曾任百度总裁)、万飚(荣耀公司总裁)、陈天石(寒武纪创始人)等熟悉的面孔。无论是学术新秀,还是业界精英,正是这点点微芒的不断汇入,造就了中科大灿若星河的63年。

图丨中科大-孺子牛雕像

“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近中华而后首推中科大”。

作为国内最年轻的一流大学,目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却已是国内最接近“世界顶级研究型大学”的高校之一。

而六十余年过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仍像成立之初所允诺的那样,一心培养尖端人才,活跃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这所荣誉满载的顶尖高校,无愧乎一声“传奇”。

来源:青塔Pro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7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