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设备 >> 服装设备发展 >> 国君宏观复盘三次违约潮给当前信用事件
来源:金融界网站
来源:宏观长春
导读
我们在复盘历史上三次“违约潮”基础上探讨了此轮违约会在多大程度上蔓延这一核心话题,以及可能在哪些行业、区域进行蔓延。
摘要
我们复盘“三次违约潮”:第一波(.3-.10);第二波(.11-.12);第三波(.1-.12),以史为鉴,得到五点启示。
第一、历次违约潮出现的宏观背景及条件及及对此轮违约蔓延程度的启示:
1)违约潮的“三部曲”:“加杠杆”+“产能过剩”+“货币收紧”,也就是说,有较大的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2)此轮与以往区别:以往三轮违约潮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周期波动的结果,而此轮则是地方政府财力不济的背景下难以为辖区“僵尸”国企兜底的结果。
3)对此轮蔓延程度的启示:在杠杆、产能等没有出现大问题背景下,大面积违约潮不太可能。但经历过疫情的冲击,地方财力受损严重的省市,的确可能被迫实施清理其辖区的“僵尸”企业的需求。
第二、历次违约潮的行业特征及对此轮信用事件行业分布的启示:
1)第一波在新能源(光伏等),周期类行业;第二波中钢铁、煤炭类周期行业占绝对主导;第三波扩至中上游原料、中游制造、周期板块、可选消费(纺织服装)、必选消费(食品饮料)多行业。
2)此轮的违约事件行业特征不太明显,大概率集中在现存的“僵尸”国企。
第三、历次违约潮的区域特征及对此轮信用事件区域分布的启示:
1)因为经济周期波动(加杠杆+产能过剩+政策收紧)而产生的违约潮,违约次数出现较多的是在北京、山东、广东、江苏、上海、辽宁等6省市。
2)此轮因为地方财力受损严重而“有心无力”救助区域(如东北、西南等地)值得重视。
第四、历次违约潮后,宏观政策变动的启示:宏观上,历次违约潮并未能改变货币政策大方向,可能边际上有些调整,此轮恐也一样。
第五、历次违约潮后,经济走势的启示:因为“有序”、可控处置僵尸,经济受波及程度相对有限,不改变年经济形态。
风险提示:市场预期短期明显改变可能导致预防性流动性需求,致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正文
信用债市场突发两个AAA国企违约,冲击“刚兑信仰”,近期国企、城投、大型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等多个违约事件愈演愈烈,信用债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违约风暴似乎再次来袭。我们复盘年3月“违约元年”以来的“三次违约潮”,以史为鉴,来研判当下违约事件的后续走势及其宏观影响。
1.再回首年以来的三次违约潮
自年“11超日债”违约以来,我国历史上共经历三波大规模的“信用债违约潮”(图1)。历次违约潮呈现四大特征:1)违约家数和违约金额不断攀升;2)违约主体逐渐多元化,从民企波及国企,民企仍占主导(图2);3)违约券种多样化,但集中在中长期债券;4)违约行业从新能源光伏类行业,到周期性产能过剩行业再到全面分散化。目前周期性行业仍然是重灾区。
1)第一波,年3月-年下半年,违约集中在新能源行业,比如光伏行业的“超日债”等。违约涉及36只债券,25家违约主体,首次违约时债券余额在.2亿元,其中大部分是新能源企业,光伏行业占6家,占近20%。除保定天威评级在AA+以外,其他主体均在AA及以下,并且民营占大多数。
2)第二波,年11月-年,违约集中在产能过剩行业,以煤炭钢铁企业(中钢股份、四川圣达、川煤集团、东北特钢等)为主。违约涉及只,金额达到亿元。违约主体评级在AA-至AA+之间均有分布,并且由于这类行业多数为国有企业经营,所以该波违约潮以国企为主。
3)第三波,年-年,违约主体为大量的民营企业,不再局限于某一行业(图2)。在经过年小幅的改善之后,年信用债违约从47只陡增至只。年至年间,违约涉及债券达只,已是第一波违约潮的几倍,违约金额达到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债券只,占比达到84%。违约债券首次突破AAA级,贯穿AA-至AAA,但仍然主要集中在AA和AA+。
2.历次违约潮出现的宏观背景,与这次异同点?
复盘这三波违约潮,我们发现触发大规模违约潮的“三部曲”——“加杠杆”+“产能过剩”+“政策收紧”——都不会缺席。违约发生起因一般都是违约主体前期投资过猛,疯狂加杠杆,后期叠加产能过剩,行业出清导致盈利大幅下降,出现了严重的经营恶化;比如第一波违约潮中的保定天威、上海超日太阳能均处于行业劣势,第二波中的钢铁企业产能过剩、第三波中的民营企业债务到期集中,去库周期中盈利受损。最后,宏观货币条件恶化,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本来重创的企业遭遇再融资困难,积重难返,违约爆发。
2.1.触发违约“三部曲”之一:“加杠杆”的盛宴
从我国宏观杠杆率历史来看,-年是我国快速加杠杆的时期。8年时间,我国杠杆率以每年超过12个百分点,上行近个百分点。而年开始,我国杠杆率上行速度开始趋缓。年、年则分别是去杠杆和稳杠杆的两年(图3、图4)。
1)第一波违约潮之前,我国宏观杠杆率从年初的%上行至年初的%,两年时间上升近40个百分点。主要加杠杆的主体就是地方政府(城投债发债)和非金融企业(国企发债),其中地方政府杠杆攀升速度更快。
2)第二波违约潮前一年时间,我国实体杠杆从%上行至%,虽然节奏有所放缓,但仍1年时间上行超过10个百分点。地方政府由于年“43号文”的出台,债务攀升速度得到遏制,但杠杆率的下降在年年末戛然而止,并出现了反弹。这一时期,加杠杆主体成为了非金融企业,与第二次违约潮的违约主体多为过剩行业的国有企业一致。
3)第三波违约潮前,我国杠杆率企稳在高位,年间企业杠杆小幅上行,地方政府杠杆震荡中微降。而年,企业杠杆率明显下降,地方政府有所上升,说明年企业去杠杆成效渐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逐渐显性化。但这是去杠杆政策所带来的。由于前期加杠杆积累了大量债务,企业部门,尤其是民营企业,无论是主动的杠杆压降还是被动压降,都挫伤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第三次违约潮的违约主体多为民营企业一致。
2.2.触发违约“三部曲”之二:产能过剩
年以来,伴随企业杠杆大幅上升,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三波违约潮,无一例外,违约企业所在行业都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我们利用产能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当一个行业的整体产能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时,就意味着存在大量的闲置产能,该行业就处于整体产能过剩的状态。
我们根据统计局公布的产能利用率年之后的数据,以及余淼杰等()对年之前我国产能利用率的测算得到以下结论(图5):
1)第一波违约潮之前,我国产能利用率经历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二次急跌。年危机前,我国的工业产能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在78%附近。危机发生后,产能利用率出现了垂直跌落4个百分点,不及74%。随后,在年见底回升。至年又开始出现明显下跌至75%。
2)第二波违约潮之前,我国产能利用率从年的小高峰再次震荡下行将近2年,下行3个百分点至73%,为金融危机前谷底水平。
3)第三波违约潮前夜,我国产能利用率供给侧改革来带来的2年趋势性上行之后,再次出现明显下跌,并在整个-区间内保持在77%以下水平。
2.3.触发违约“三部曲”之三:货币(信贷)“大退潮”
三波违约潮,无一例外,宏观环境均领先或同步出现了“货币收紧”(图6-8):
1)在第一波违约潮发生之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年债券市场笼罩在“钱荒”的阴影之中。在量的层面,年4月-年4月,社融增速从历史高位下行6.3个百分点(从21.7%下行至15.4%),M2增速从16.1%下行至13.2%。从资金价格来看,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R均从年7月的3.5%快速攀升至年6月的7%,债券市场发生了“钱荒”。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来看,年1月央行自年以来首次加准50bp。至年6月,央行以50bp/每月的速度连续加准12次,使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从15.5%升至21.5%,创下历史高点。并在年违约事件爆发前,存准始终保持在20%的高位。与此同时,央行从年11月开始加息25bp,并在年5月前,5次加息将存款利率从2.25%升至3.50%,并在违约爆发前,始终保持在3.00%的高位。第一波违约潮之前,央行连续加准、加息,收紧力度为三次中最强。
2)在第二波违约潮期间,正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年底),央行“锁短放长”、债市去杠杆叠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钢铁行业落实去产能政策(年)。在量的层面,货币政策在年7月至年8月收紧,社融在12.4%附近震荡,贷款增速从15.5%下行至12.9%,M2增速从13.3%下行至10.2%。从资金价格来看,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R从年初的3.3%、3.2%再度升至年初的4.8%、4.7%。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来看,央行在此期间则没有进行较强的收紧操作。
3)第三波大规模民企违约始于年,正是金融去杠杆加速、经济周期下行的时候。年,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出台,进一步打击影子银行,与此同时,信用收缩也如火如荼。在量的层面,年11月至年6月期间,货币、信用政策先后同样出现收紧。社融同比从13.3%下行至11.7%,贷款增速从13.1%下行至12.7%,M2增速从11.4%下行至8.0%。从资金价格来看,年四季度,债券市场发生“债灾”,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R、DR进入长达2年的长行通道。截止年初,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已经从2.6%攀升至3.4%。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来看,央行在此期间政策保持定力。
2.4.当前异同:“加杠杆?”+“产能过剩?”+“货币收紧?”
不同之一:企业加杠杆,债务高企,违约爆发“大超预期”:此次永煤、华晨等AAA级国企违约事件之所以引起了市场的多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