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设备 >> 服装设备发展 >> 徐超群众的表情包,扶贫的晴雨表
盐山县小庄乡赵庄村有家“扶贫微工厂”,这家以服装加工为主的工厂,为百余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机会。36岁的建档立卡户刘伟,丈夫多年前因病去世,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整个家庭一度仅靠务农维持生计。刘伟到服装加工厂上班后,每个月可以赚取元左右的收入,同时方便照顾孩子不耽误农活,大大缓解了家庭负担。
这家工厂的落成,得益于市政府办综合一科科长兼驻赵庄村第一书记徐超带领的工作队。为了帮助村民脱贫,徐超带领工作队积极与县乡政府、东塑集团、明珠轻纺城等协调联系,争取资金万元,建设了占地平方米的“扶贫微工厂”。有了这家工厂,村里每年可以收入一定的租金,解决村集体收入少的问题,真正变“输血”为“造血”;贫困户就近打工、不离家门,解决半劳力、微劳力就业增收问题;把更多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解决土地流转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起这位第一书记,村民们无不称赞。年3月20日,徐超正式入驻赵庄村开展扶贫工作。改厕,成了他入驻村庄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今的赵庄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双瓮漏斗式厕所,再不用忍受旱厕的脏乱和难闻。全村老百姓没花一分钱就享受到改厕带来的便利。“全市把‘厕所革命’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作为贫困村咱也不能落后,必须做好改厕这项工作。”徐超说。从年10月18日开始招投标,到最后一户群众改厕完成,仅用时8天。改厕费用每户元,除国家财政补贴元外,剩余元均由工作队承担,大大减轻了村民负担。
环境如脸面,体现着一个村庄的精气神。除了改厕,徐超借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的契机,打开村庄环境新局面。赵庄中心位置,有两大环境治理难题:一处是涉及7户村民多年纠纷的平方米闲置宅基地,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一处是因长年垃圾污水倾倒而造成污染的2.5亩坑塘,蚊蝇成群、气味难闻。经与乡党委和村“两委”商议,徐超先后20多次专程到市(县)相关部门和设计单位登门拜访,询问政策信息、商讨改造方案,争取到财政专项资金85万元和十里香集团公司帮扶资金10万元,用于工程建设。在项目启动初期,两户村民思想上有顾虑,多次阻工。徐超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在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放弃“个人”休假,与他们谈政策、促交流,经过20多天耐心工作,最终赢得了支持,更有几户村民将自己的宅基地无偿贡献出来用作公益项目建设。现在,闲置空地修建成了“连心广场”,废弃坑塘重塑成了“碧水湾”。除此之外,徐超还利用市政府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定向捐赠的元,购置垃圾桶、清扫工具等设备,聘用两名专职保洁员,形成“村干部包街、党员包段、各户包门前+村保洁员日扫日清”长效机制。
在村庄基础设施改造方面,徐超经过多方协调跑办,争取道路建设专项资金20万元,对王圣线及村内道路进行修缮,村内道路实现硬化全覆盖;协调县供电公司为赵庄免费提供并安装了上万元的电力设备,保证了村民的春季灌溉用电需求;投资15万元,为村内街道安装了80余盏太阳能节能路灯,村里有了灯光广场、灯光球场,老人可以休闲聊天、妇女可以跳舞遛弯、孩子可以打球运动,让村民百姓享受到了与城里市民一样的宜居生活;投资1万余元,安装了覆盖全村的监控网络设备,村内治安环境得到有效保障。
“有困难,找老徐”,现已成为村民间流传的共识。徐超每周都要走遍所有建档立卡户,每家几口人、收入多少钱、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如何、相关政策落实情况怎样,都详详细细地记在本子上、印在脑子里。他说:“群众的‘表情包’,是检验扶贫成果的‘晴雨表’。”
徐超给赵庄村带来的改变,可见一斑。凭借出色的表现,在年度“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争创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活动中,徐超获评沧州市“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十佳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