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设备 >> 服装设备优势 >> 全世界都在向武汉捐口罩,为什么武汉的口罩
这些天封城宅在家,许久不联系的熟人都个个送温暖般地聊上两句,关心一下我这个重疫区灾民的生活状况。
昨天和一个河南的朋友聊天,都各自感叹现在终于活成了多年期待的肥宅模样,此外也分别惊诧对方的城市居然买不上口罩。
“全世界的口罩不都送去武汉了吗?你们怎么还缺口罩?”
好问题,然而我该怎么在一晚上时间里让他明白,这不仅仅是个数学问题呢?
这几天我们在网上总能看到,某组织、某个人向武汉捐赠了多少多少口罩,如果光把这些零散的民间捐助算上,恐怕也会是个非常巨大的量级。
加上现在全国各地都口罩告罄,各大生产厂家都表示已经支援武汉,所以在直观层面上来讲,网民们对于到现医院还表示物资口罩不够,自然十分不能理解。
这个不理解我们可以理解,毕竟不在当事现场。
首先,我们要清楚捐赠物资只要出发了就会显示在纸面上,网友们看到的也是捐了多少多少吨,多少多少件,但并非是“捐到第一线手上”的具体数量。
这个我们就先不聊红会了,太蠢没得洗,我们也懒得说,这种猪队友首先就会把捐赠数字砍一半。
再来是物流问题,目前,大型物流公司例如顺丰、德邦、京东物流已加入政府官方组织的公益运输之中。
根据京东物流对外的公告称,日均运输20吨的物资送达武汉。但这些大型物流公司不一定顾得上民间捐助,顺丰也曾发公告表示:“非常时期,为提升运输效率,保障一线特殊需求,目前暂无法为个人捐赠物资提供公益物流运输支持。”
因此,民间机构募集的医疗物资的运输更多的还是需要自己想办法,但各地隔离的举措给物流的运输带来了困难。
行业里把给武汉运物资形容为“有去无回”。据一家电商企业的高管透露,现在最困难和最混乱的是,支援武汉的物流到达武汉后都不让离开。“再这样下去,大车都快折腾没了。”
不光如此,即便是运到武汉且成功出来了,回到出发地之后还会被要求隔离14天,某些地区甚至还对到鄂车辆采取统一拒绝落地措施。几家头部快递公司都遇到这种问题,本来春节期间到岗的员工就不多,现在战士们越来越少。
在这些因素的干扰下,民间捐赠能到武汉一线就更加困难重重,另外根据官方数字显示,高于8成的民间捐赠物资都是不合防疫规范的,也就是根本无法被一线医护所使用的。所以想仅仅靠民间捐赠就满足武汉,乃至湖北的防疫需求,完全是不现实的。
此时肯定有人会说,民间不够,那官方途径的支援总该能填满吧。
这话说的也不全对。
武汉的一线医护表示,在非常节约、只保证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情况下,医院每天至少需要个N95口罩,套防护服,防护服的使用极限为6个小时,期间还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
医院,按照武汉市“7+7”的模式,一共有14家医院投入到抗疫前线中,医院消耗的防护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就数以万计。
1月30日及31日两天,医院医院再次通过社交网络发布募集信息,医院的公告都使用了大量的感叹号,且都言辞紧迫:“不是告急!是没有了!!”甚至还表示,“只要你弄到了符合标准的医用物资,邮费可以到付!!”
用一句话解释:医疗用品都是消耗品,而在武汉一线战场上,其消耗量比你能想到的要高出数十上百倍,就像任何一场战斗要消耗海量的子弹和枪支,口罩和防护服不够用是必然的。
武汉,作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主战场,医护人员经受的“战争烈度”绝对是隔着网络的其他省市朋友所无法想象的。
而口罩,作为抗疫的必需品,却又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工信部统计的我国年口罩日最大产能为万只,而年全国全年也只生产了45.4亿只。
如今就算是全国各地都支援武汉,但各地起码也要保证最基本的库存吧,不要忘了三十多个省份,除了西藏之外都有感染,救人先自救,不能因为支援武汉反而让本地成为第二个武汉,更何况不少疫情不算乐观的沿海省份已经开始陆续复工。
这样的话,以统计局年末公布的全国就业人口为7.8亿,在校学生2.7亿,加起来就是10.5亿人口来计算基数。
再让老人、婴幼儿都不出门,口罩节约使用,在疫情期间每人一天用一个,就需要10亿只口罩,即使两天用一个,要实现全民“口罩自由”所需要的数量也得每天5亿只。
万vs5亿。
怎么可能够呢?
为了应对这样的困境。如今,国家已经进入了战时状态。
原本的产能不足,那就跨界制造产能。
2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宣布将建成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其无尘车间将于本月内建成投入使用,共设置14条口罩生产线,包括4条N95口罩生产线、10条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产量预计达到万只以上。
比亚迪2月8日宣布,将调配资源,着手防护物资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援产口罩和消毒液。按照规划,比亚迪援产的消毒液和口罩预计将在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到2月底,公司消毒液日产为5万瓶,医用口罩日产可达万只。
广汽集团也在做着生产口罩的准备工作。为尽快掌握防护口罩生产设备成型、焊接以及机械、电气等相关技术和生产流程,2月7日,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已派出多名员工参加为期15天的学习。
粗略统计,仅上汽通用五菱与比亚迪两家生产线投产后,就能带来万只的口罩日产量。
不止车企“兼职”。这场抗疫战争中,服装厂、纸尿裤厂、劳保制品厂、制鞋厂也加入了进来。
服装企业三枪称,力争在2月20日前交付10条口罩自动化生产线。纸尿裤厂爹地宝贝宣布,首批口罩日产量可达70万只,到2月底,每天可生产万-万只口罩。
广西柳州白莹劳保用品有限公司在原有纱布口罩基础上加入SMS熔喷材料,使其达到医用口罩标准,并在完成样品送检和加急检验后迅速量产。该公司称,希望向柳州投放万只口罩。
与此同时,福建莆田用鞋厂改建生产线。莆田有多家鞋企,当地主管部门向鞋企发布“英雄帖”:有自动针车50台、高周波机台20台以上的,配备紫外线杀菌流水线和独立操作车间、操作工人以上的鞋企都可以报名生产。
除了企业,还有更多的普通人也在努力为抗疫贡献光和热。
上海松江的一家口罩厂里,过年期间每天晚上7点到次日7点,有一群分文不取的“打工妹”,在星夜兼程地赶制口罩。
她们有的是外企财务总监,有的是全国三八红旗手,有的是创业者、大学生、听障人士…有人自驾多公里来工厂做临时工。
她们知道口罩厂夜班没人轮岗,于是不眠不休12个小时,每晚赶制出30万只口罩,好让工厂工人们白天继续接班。
这些人虽然不是医护人员,无法在一线为抗疫出力,但同样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贡献着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热量。
而让我们欣慰且感动的是,在全中国,像这样的人,数不胜数。
在这场抗疫战争中,我们同样也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奋战之心,守护同胞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