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服装设备 >> 服装设备市场 >> 大报大新闻丨党报调研,深度解读山东如何加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着眼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全党全国人民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有力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近期,大众日报推出5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山东思辨”系列文章,紧扣总书记关于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山东的地位、作用,采访政府部门、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等人士,结合实例从动能转换、扩大内需、科技创新、外向型产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深入剖析山东所处的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探讨新对策。现对文章进行集纳,以供读者朋友参阅。
当动能转换遇到“双循环”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山东思辨①
□本报记者王建代玲玲
真抓实干,聚力攻坚——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设立两年多来,全省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四新”经济加速成长,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强势推进,成效初显——今年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之年,山东经济从质量结构、体制机制到发展环境,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系统重塑。
同时,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山东经济一些突出短板更加明显,比如一些领域缺乏核心技术、支柱产业大而不强、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不高等。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融入“双循环”,正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以创新之力打破发展瓶颈
最大下潜深度达到米,刷新了世界纪录。7月16日,带着这样一个好消息,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组织实施的“海燕-X”水下滑翔机万米深渊观测科学考察团队顺利返航。
“面对有着‘世界第四极’之称的深渊海沟,‘海燕’团队突破了轻型陶瓷耐压复合材料壳体技术、大排量高精度浮力调节技术以及多传感协同控制技术等技术瓶颈。”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研究员、“海燕”研发团队核心成员杨绍琼介绍,水下滑翔机是深海大洋观测的核心装备,“海燕-X”研发成功为“透明海洋”大科学计划提供了关键技术和装备支撑。
在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山东聚焦聚力“十强”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布局8项大科学计划和12项大科学工程,“透明海洋”大科学计划是其中之一。“‘透明海洋’产生新技术、形成新动能,将会带动山东海洋观测、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海洋大数据、深海生物资源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对促进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产业价值。”省科技厅海洋处处长孙高祚表示。
新格局蕴含新机遇。“要抓住用好全球产业链调整重塑机遇,分类实施强链补链建链保链工程。”省发展改革委综合处副处长张毅表示。
8月17日,随着德国凯傲集团智能叉车项目和中国重汽智能网联重卡二期项目集中开工,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项目正在加速推进。“项目引进国内外知名整车高端配套企业,构建‘汽车零部件+整车+物流’全产业链条,计划总投资亿元。”山东重工新城指挥部副总指挥亓巨川介绍,项目建成后,将形成运营效率高、创新能力强、制造成本低的产业集群。
包括高端装备制造在内,山东把“十强”产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点和发展方向,加大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力度,“十强”产业特别是高端新兴产业发展明显提速。
立足自身优势激发内需潜能
山东是全国唯一的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双过亿的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全国第二,截至今年7月底,实有市场主体近万户,并在快速增长,拥有广阔的省内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拓展消费空间,扩大有效投资,提升供给质量。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必须突出内需的引领作用,解决‘能够消费’和‘敢于消费’的问题。”山东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范玉波表示,解决“能够消费”的问题,就是让老百姓有活干、有钱赚,努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解决“敢于消费”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民生,加大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保障供应。
以改革集聚更多高端要素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打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决定产品和服务供给数量、种类、质量的是要素供给,供给和需求不平衡的背后实际上是要素供给结构和流向的不平衡,要实现供给和需求相匹配,就要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在市场规律的引导下生产出适合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王金胜认为,山东要融入“双循环”,须彻底清除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中存在的“堵点”,畅通要素供求大循环,让各种生产要素、各种优质资源真正按市场规律顺畅地运转起来。
促进要素合理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要义所在。山东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提出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格局,并印发了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导意见,绘就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蓝图。三大经济圈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破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的动作不断,一体化发展全面起势。
8月12日,胶东经济圈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联盟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明确了23项-年度重点推进合作事项。比如,在社会保险方面,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五市将实现胶东经济圈内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互认互通,完善胶东经济圈内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联动合作机制,推动胶东经济圈内劳动能力鉴定互认和医学专家库资源共享,推进社保卡“一卡通用”。这些措施将进一步促进劳动力、人才、信息、智力等要素在胶东经济圈内自由流动。
在王金胜看来,山东既要立足自身,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畅通省内循环,也要发挥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处于国家几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交汇点,能够南北借力、东西逢源,要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尤其要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
新格局也带来新课题。“在新发展格局下,高端要素流动速度加快,山东可能会面临‘虹吸效应’。”山东大学规划与战略研究院院长余东华教授认为,增强对高端要素的吸引力,需要以环境转换、体制机制转换为前提。
山东始终注重用改革的办法激发活力,今年发起了九大改革攻坚行动,深化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全省营商环境大幅改善,高质量发展引擎更加强劲。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新发展格局下,山东需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健全完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劳动力多元化流动渠道、知识产权保护利用体系、数据共享利用机制等,吸引更多高端要素在山东聚集。
发挥优势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意味着,不仅对外开放这个大势不能也不会改变,还要通过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更具效能的开放,促进两个循环的相互促进、双向发力。”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王培志教授表示。
“上半年,山东新增外商投资企业家,增长6.5%;实际使用外资达到了64.1亿美元,增长7.2%。”在8月27日举办的“山东与世界强连线”欧洲专场活动中,德勤亚太首席战略官与创新官谭瑞给出的数据显示,疫情冲击下山东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不降反升。
数字背后是外商对山东营商和投资环境不断提升的切实感受。谭瑞分析,山东致力于打造更加国际化、便利化、产业先进化程度更高的一流营商和投资环境,外商来山东投资很放心。
作为东部沿海大省,山东始终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今年7月,山东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45条政策措施含金量高、力度大。致力于建设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促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山东坚持内外资企业、项目一视同仁,设身处地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解难题,各地亲商富商优商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山东的开放优势要进一步扩大。”王培志建议,山东应充分发挥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推进山东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等开放平台建设,构建东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通过日韩来联通欧美等国际市场,用区域高质量的“小循环”带动国际“大循环”。
扭住扩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山东思辨②
□本报记者张春晓
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中,扩大内需处于“战略基点”的重要位置,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有效作为。
在后疫情时代扩大内需,既需要廓清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发展蒙上的迷雾,增强扩大内需的信心和预期,又要针对山东正在进行的新旧动能转换,进行有效投资、扩大消费。
疫情影响预期?
——我省经济正持续稳步回升
拥有两条生产线的山东金英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只有一条生产线在4至6月复工,却在7月份又停产,直到8月底才重新开工。寿光这家生产高科技纤维的企业,一度对前景忧心忡忡。
今年以来对预期充满不确定性的不只金英利一家企业。来自省统计局的消息表明,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2%,利润下降15.7%。
预期真的如此暗淡吗?确实,疫情和外部环境给一些企业带来空前压力。然而如果我们既拿望远镜,从长远、整体来看,又拿显微镜,剖析一个个风向标企业,会发现山东经济稳步回升的态势正在延续。
9月上旬,金英利董事长韩荣桓利用一周时间,跑了省内和江浙13家下游纺织企业。他发现,在金英利参与提供原料的毛巾系列产品中,一次性洁面巾需求走旺,90后、00后更追求“卫生”“无菌”需求,而金英利生产的新材料正适合于此。杭州一家用金英利环保纤维生产洁面巾的企业,今年的销售丝毫没受疫情影响。韩荣桓得出结论:当前消费升级,潜力巨大。事实上自8月底复工以来,金英利的销售在9月份正逐步好转。目前金英利正加快设计一条10万吨智能化纤维生产线,同时开发抗菌、阻燃纤维材料。
独辟蹊径满足消费者要求,传统产业方霖铝业同样在扩展市场。位于邹平的这家全铝家居企业,不走木制家居的老路子,而是利用邹平盛产的铝制品,生产全铝家居。产品克服了木制家居的一系列弊端,零甲醛、不易受潮、可回收利用,而且性价比高。今年上半年,方霖铝业同样受到疫情冲击,但凭着产品的独特优势、能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广泛系列产品,现在已走出阴霾,面向全国招加盟商。
今年以来受疫情冲击最明显的是外贸企业。95%的订单在美、英、澳等国家的烟台明远家纺,今年的月出口额最大曾下滑20%,截至8月底出口额总共下降6%。但谈起全年的经营,董事长陈义忠保持乐观:东方不亮西方亮,企业从3月开始通过全员营销攻内贸,曾经“瘸腿”的内贸增长了50%,全年销售额预计六七千万元。
事实上,到今年6月份,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已实现4个月正增长。省统计局副局长陆万明的解读很切实际:“7%实际上已经达到了我们省工业增长的一个相对比较正常的水平。工业稳住了,企业家的信心就稳住了。”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刘泽进一步补充总结:“企业只要紧盯市场需求变化,改进技术、工艺,同时有效改进营销方式,前景是充满希望的。”
不知往哪里投?
——补链强链扩链
扩大内需,要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然而在采访中我们听到这样一种声音:低端产业受环保等政策限制,不能投;高端产业需要人才、技术、资金,又没能力投。怎么办?
按照省委提出的“着眼打造产业集群,加大力度补链、强链、扩链,形成优良产业生态。”大中小企业都能有所作为。
虽然有海尔、海信这样世界闻名的“链主”式龙头企业,但我省家电企业省内配套率不到60%,比广东低30个百分点。像液晶面板、光学镜头等核心零部件,相当一部分要到省外和国外采购。而且很多配套企业是龙头企业自建,没有发挥出龙头企业的广泛带动作用,影响了家电业的整体效益。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补链。针对家电产业链上所缺失的环节,建立相关配套企业。根据国外的成功模式,配套企业最好由其他市场主体建立,并与龙头企业建立联盟关系。这些配套企业很多由龙头企业提供生产技术和标准,产品不愁销路,而且是省内运输,成本低,非常适合中小企业投资。
我省需要补链的还有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以青岛的轨道交通为例,本地配套多为低附加值产品,牵引、制动等高附加值产品本地配套率仅为43%左右,而湖南株洲同类产业的本地配套率却高达70%。
山东纺织服装产业链条完整、要素齐全,涵盖了纺织工业链条上所有的细分产业门类,而且主要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位;但来自中国纺织服装研究院的数据表明,山东的纺织服装行业利润水平只有3%左右,而江苏和浙江平均在8%左右。
产业链完整但不强,是山东纺织服装业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技术改造,上新工艺新产品,从而达到强链,是这个产业亟须进行的工作。此外,我省的高端化工、绿色造纸、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轻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也亟须“强链”。这正是这些产业新的投资方向。
扩大内需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实施这一战略要突出民生导向;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已能支撑起这方面的消费。由威高集团投资的威高医养结合中心,目前有百余位老人在享受着养老、医疗、护理一体化的服务。这是威高瞄准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呈现出高水平、多元化态势,打造的医养健康产业重要板块。据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徐洪玉介绍,目前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威高集团、齐鲁制药、鲁南制药、愉悦家纺等知名企业纷纷进军。
消费能力低?
——新模式下有巨大潜力
扩大内需,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对此,有一个现实不可忽视: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低于全国元的平均水平;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略高于全国元的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居全国第八位。
在采访中,有人由此得出结论:山东消费能力低。是这样的吗?
一晚卖出14亿!今年8月央视新闻客户端在济南一场直播带货,对此给予响亮回答。这场直播带货既让人们见识到了山东市场的巨大潜力,又看到了新消费模式的巨大威力。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所所长刘德军说,扩大消费,当下要挖掘新模式的潜力。对于互联网医疗、教育、医养、信息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山东应舍得拿出优质资源,通过减免税费、降低电价、贷款贴息等政策手段,吸引平台型企业跟进。
挖掘下沉消费的潜力,是扩大消费的另一个方向。据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四、五线城市的消费总额增速领跑其他线级城市,其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不断完善,这个市场的消费潜力较大。此外,农村消费也蕴藏巨大能量。
挖掘下沉消费潜力,需要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当前不容回避的是,我省农村物流配送还存在不少短板,例如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电商龙头企业也亟须培育。
扩大消费,从根本上要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收入先要稳定就业。据统计,民营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然而今年以来,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受到疫情较大冲击。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今年3月,当新冠肺炎疫情处于“深水期”、外贸出口一片低迷的时候,我省大米制品却时隔8年重返欧盟市场,并拿下千万欧元订单。实现这一突围的是菏泽一家位于乡镇的民营企业——博势食品有限公司。四年前,博势食品在济宁海关专家组和当地政府支持下,找到了合适的大米种植基地。几年来专家组20多次深入田间给予指导,今年疫情期间多次现场办公,在加工、运输、产品生产、储存等方面给予技术指导。
疫情期间,由于生产稳定,博势数百名职工一直稳定就业。像博势食品一样,我省民营企业今年疫情期间受到政府的各种帮扶。今年2月,我省专门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20条措施,在强化金融支持、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运营成本、加大稳岗力度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支持。
由于采取了充分的稳就业措施,今年上半年我省居民收入继续呈上升势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7%、1.6%。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高福一建议,在促进就业、提高收入的同时,还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老百姓无后顾之忧地去消费。
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我省消费正快速恢复。今年7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月度增速首次转正。消费在山东扩大内需中的基础作用,正发挥得越来越坚实。
筑牢创新底盘,攀升产业高端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山东思辨③
□本报记者付玉婷
9月16日,世界内燃机发展迎来历史性新突破——潍柴集团正式发布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在这个若干年前被国外企业占据的领域,我国企业接连取得一批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的重大突破,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安上了一颗“强心脏”。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是场硬仗,但并非是仓促上阵的无准备之仗。山东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丰富,有新技术大规模应用的独特优势,若能更充分发挥创新对产业链升级的驱动作用,就一定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忧虑与希望并存
山东具备条件的幼儿园近期陆续开园,不少幼儿园的门口出现了一种能进行出入识别、体温检测甚至手足口病检测的多功能一体机。这是我省企业中维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产品,目前已走出国门,助力意大利罗马角斗场等著名旅游景点开放。
中维世纪在国内安防监控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五,副总经理马戈告诉记者,公司近20年的发展中靠自主研发站稳脚跟,进口芯片占比已从最初的5%降至0.1%,不过,高端芯片进口率仍是%。拿上述这款新产品来说,所需的测温芯片还要从比利时或德国进口,因产量受限,有时影响生产进度。
今年,省工信厅围绕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在全省开展产业基础薄弱环节专题调研,逐条梳理重点产业链,摸清基础薄弱产品链、不安全产品链和受制于人产品链。这种测温芯片技术的缺失,属于其中一类。据了解,中维世纪已经在与多家国内芯片厂商合作开展芯片研发,但何时能取得进展尚未有时间表。
另一家山东企业章丘鼓风机有限公司,在为国内核电工程研发蒸气压缩机产品,这一领域此前从未有中国企业涉足。为此,章鼓从两年前开始组建团队,设立创新研究院,引进两名国内外首席科学家。截至目前,已投入上千万元。“投资很大,前景也不明朗,但必须要做。”副总经理刘士华坦言。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保护主义上升,关键环节、核心部件断供风险加剧。但从记者采访了解到的情况看,忧虑与希望并存:不少搞研发出身的行业领军企业已经在依赖进口的关键环节、核心部件上加快自主研制,因此对眼前的困境,他们大多心态平和。
创新能力提升,助推企业以更可持续的方式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前是从日本、美国直接引进技术、设备,近两年采取的是搭建合作平台、双方共同研发的形式。”刘士华介绍,某些领域,国内企业依靠持续不断的创新,从有求于人逐渐转变为与国外企业相互启发、利益共建,“以后会是常态。”
只有自强自立才能实现安全发展,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初衷之一。来自省科技厅的数据显示,当前我省正加速攻坚“卡脖子”关键技术,去年已启动“高端自主芯片”“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等12个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实施个项目,预计可形成发明专利项。
警惕“卡脖子”中的伪命题
最近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针对纺织机械产业集群的调研,引发了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刘建国的思考:这里的纺机生产实力居全国前列,然而70%的产品销往省外,在山东这个占全国纺纱、织布六成以上份额的纺织大省,这个比例令人愕然。
类似的情况,省工信厅技改处相关负责人在调研时也遇到了:临清市有家企业一直想实施智能化工厂改造,但找不到合适的智能装备供应商,其实就在临近的聊城高新区,就有一家专门生产机器人的企业,而且在智能化技改集成方面经验丰富。
不通则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促进工业经济恢复性增长,山东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做法是在供需对接上提供助力。目前看,供需对接不畅还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一个弱项。“产业链优化提升需要创新链提供有效支撑,而目前创新链还不通畅。”上述负责人表示,这往往形成“卡脖子”难题中的伪命题——卡住“脖子”的问题,说不定“邻居”就能帮助破解。
省内某从事激光雕刻、切割等设备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坦承,年相关产品国内需求不大时企业就走出去了,多年来一直以海外为重心建立合作关系,对国内市场相对陌生。同时,注重原始创新的国产品牌又确实不容易收获市场尤其是大客户的重视。日前山东公布第四批首版次高端软件名单,目的就是帮助本土企业走出产品开发出来却推广不动的窘境。
常态化搞好要素精准对接,才能实现顺畅循环。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成为供需双方调整心态、破除惯性的契机——要实现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优化配置,而不可偏废。山东奥泰电气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张光先介绍说,以往出于安全考虑,企业会选择至少两个海外供应商分担风险,现在意识到,必须进行更多元的供应商设定,尤其是逐步将国产供应商纳入。
这一纸订单绝不仅仅靠“情怀”,或是低端替代的无奈之举。“相关供应商经过严格筛选,企业技术过关,只是一直以来缺少被看见进而被认可的机会。”张光先说,他对国产品牌尽快“强起来”“顶上来”充满信心。
从“快步走”转向“跑起来”
“很多时候,企业不仅研发时要甘于坐冷板凳,研发成功了,还得再坐一阵冷板凳。”刘建国提到,康平纳集团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得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后,相关技术也并未很快得到推广应用,直到近年来山东抓住印染这一纺织行业的短板开启“1+7”共享工厂体系建设,科技成果才开始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多家企业反映,疫情发生以来,国内相关工程项目情况还不太乐观,尤其高端项目距离企业预期有差距,研发出的新产品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对下一轮研发产生不利影响。
“科技创新必须从‘快步走’转向‘跑起来’的阶段,既依赖更好发挥勇于进取的企业家精神,也迫切需要来自政府的更多支持。”省高端智库人才李海波博士指出。
山东应用场景丰富,如能发挥好这一优势,新技术有望快速实现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此前召开的第二届儒商大会上,致力于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的青岛,以分行业分领域开放应用场景为条件开启一场新型的招商引资。据介绍,当地已率先在家电、橡胶、轨道交通装备、服装、电力设备等15个行业进行工业互联网赋能应用。
7月末,省重大项目滨州市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迎来重要节点,首批31家企业和科研机构签约进驻。滨州市发改委主任王庆霞表示,打造这个研究院就是为了解决好创新中企业不愿做、政府不好做、科研人员又不敢做的那些问题。据了解,今年以来山东已谋划实施两批个这样的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项目。
不仅要加大对市场主体难以独立攻克的重大战略性、基础性技术的投入,在帮助企业缓解研发瓶颈方面,各种要素保障也要“赶上趟”。省工信厅在“一县一策”开展整县域智能化绿色化技改活动当中,积极引导机制灵活的金融机构参与其中。浙商银行济南分公司副总经理赵慧介绍,今年截至目前,该银行已与近60家企业初步建立设备租赁、融资租赁合作意向,这将帮助企业以较少成本先行展开技术升级。而记者了解发现,省内金融机构还没有这方面的产品。
“内外兼修”塑成发展新优势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山东思辨④
□本报记者赵丰赵洪杰
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经济发展中全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我为主、内外兼修,积极保障我国经济安全,谋划新增长空间,主动推动我国从传统的均衡模式转向新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模式。
对于产业而言,自觉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把握历史机遇,方能在促进“双循环”中开拓新旧动能转换新局面。在外贸大省出口产品版图上,机电产品占了山东出口总值的近4成。近日,记者以这个产业为视角,深入省内多家外贸企业调研采访,探寻他们的“内外兼修”之道。
发挥内需潜力,联动“两个市场”
今年上半年,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值同比增长15%,出口增长6%。“以往公司每年平均招聘名大学生,今年要扩招到千人左右。”董事长张恭运说。
这样良好的发展态势,几个月前张恭运还不敢想象。作为我省年出口百强企业,豪迈轮胎模具60%的销售份额在海外。3月下旬,国外疫情严重时,豪迈许多产品订单不足过去同期的一成。
无奈之下,从4月起,豪迈销售人员开始出差跑业务,深耕国内市场,开发以前没接触过的国内客户。没想到,国内市场出乎意料地迅猛增长。
以确定性有效对冲不确定性,省商务厅外贸处处长王红说,过去我省很多外贸企业也兼做国内市场,不过销售额占比很小。但经历这半年多的跌宕起伏后,国内国际市场两头并重,正成为不少外贸企业的现实选择。即便6月以来,国外订单数量逐渐开始回升,但出口转内销的决心与力度并没有因此而消减。
“现在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比较优势早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丰富劳动力,转变为超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产业体系等。”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会长高玲说,提高产品服务供给质量,保证供应链安全,出口转内销空间巨大。
山东泰展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年,泰展机电准备上马伺服电机项目,项目可行性调研时,市场上流行多是“4对极”技术,但等到调研结束,更先进的“5对极”技术在国外已经出现。
泰展赶紧转向新技术。去年,他们和日本一家企业共同研发,一步跨到“5对极”。目前项目已接近投产,已有客户预订了台。“许多国内企业刚好开始推‘5对极’技术,我们将产品推向日本等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及时实现了进口产品国产化替代,保证了供应链安全。”董事长刘之明说。
但也要看到,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发挥内需潜力,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国际循环有助于产业的进一步合理化与高级化,促进国内产业链和价值链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实现不断攀升。在下大力气深耕国内市场同时,积极拓宽国际市场仍是外贸企业要十分注重的。
泰展过去严重依赖某个国家的一个大客户——直接出口加上内贸转销占公司销售额的80%左右,一旦市场出现“风吹草动”,外贸出口就会受到很大干扰。刘之明说,从去年开始,他们积极拓展海外客户,目前印度、德国都有订单。其中,上半年德国客户订单增长到万元左右,预计全年能达到公司销售额的10%。
为双循环良性互动提供强力支撑
我国正处于由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阶段,“卡脖子”问题在部分领域还比较严重。只有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强化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才能为双循环良性互动提供强力支撑。
受疫情影响,1-8月,豪迈轮胎模具出口减少3.6%。面对市场逐渐饱和的新情况,豪迈每年拿出10%-20%的利润,用于新产品开发和新行业探索。
为了替代进口,豪迈冒着多万元研发经费打水漂的风险,历经2年,研发出豪迈螺旋缠绕式换热器。连续多年来,换热器项目以50%的速度增长,成为目前企业人均利润最高的项目。
对标世界一流,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是许多机电企业当下的共同选择。
近年来,泰展机电公司新开发的分动箱产品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疫情期间更是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倍,销售额达到了上千万元。“这个项目,公司投入了几百万元,历时两年最终拿出了新产品。”刘之明说,公司每年拿出销售额的8%投入研发,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增长点。
每一次产业变革,都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谁能提前做好准备、快速反应,谁就能抓住发展的风口。
在化工行业,豪迈原是“外行”,但新产品越来越指向了化工领域应用。这一领域储备项目十分丰富。历经5年的艰苦研发后,今年豪迈还将投资6亿多元,筹建化学家创新创业平台和连续流技术的示范基地。
项目储备多得益于豪迈的创新氛围。在豪迈,“改善即是创新”“创新失败的代价可分段设控,创新成功的收益却难以估算”,这样的理念深入人心。年,企业共征集员工创新改善提案31.3万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公司一半以上的生产设备是自主研制的。“不断开拓新业态、新产品,才能让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张恭运说。
破解难题,期待政策赋能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外向型产业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受到国内国际要素流通、市场共享、制度衔接等障碍掣肘。打通堵点、破解难题需政策及时赋能,也要靠自身不懈努力。
“疫情期间,由于订单取消,不少企业库存增加,现有订单也以短单居多,企业流动资金、融资等方面面临困难。此外,海外疫情严重,企业也很难走出去通过展会拓展市场。”王红说。
今年3月,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省专门设计出台了“鲁贸贷”,通过“政府+银行+信保”合作机制,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针对企业走不出去、交流难的问题,省商务厅组织“云展会”,为企业搭建对外交流洽谈平台。
从外销“一条腿”到内外“双循环”,对于做了几十年外贸生意的企业来说,转型之路远远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泰展机电空气泵技术、产品比较领先,出口占公司总销售额的40%,但国内汽车品牌鲜有安装。去年,他们与国内一家知名车企合作进行了小批量试装,但后续进展也不大。空气泵安装后要和其他部件、系统一起运作,车企担心使用国产产品存在风险,因此不敢真正试水。这个在国外市场颇受欢迎的爆款产品,在国内市场却还是空白。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公司信息的企业负责人说,出口转内销要分行业,有些行业国内产能是过剩的,再转国内不是个好办法。而高端外贸产品被国内市场接受,需要及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尤其是营造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创新生态。
虽然目标依旧是国际市场,山东奥德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全地形车也开始在国内试车,准备开拓国内市场。但按照现行政策,这类全地形车无法挂牌、上路。“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很大,客户看了也很喜欢,如果有政策赋能,我相信每年销售量达到几十万台不成问题。”董事长王子良说。
企业自身努力也很重要。受疫情影响,国内某大型国企进口的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无法维修。靠着多年积累及技术突破,豪迈成功维修好了设备,得到了业内认可,也获得了进军相关领域的“通行证”。
“国内国外市场结构存在区别,外贸企业的出口优势是多年来积淀下来的,适应适配双循环需要一个过程。”高玲说,构建国内大循环,关键在于挖掘和激发国内市场,逐步清除国内市场中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间存在的“堵点”和“痛点”。而企业遇到的这些愁肠事,恰恰是改革的突破点和发力点。
一个外贸强区的“双循环”转型样本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山东思辨⑤
□本报记者张依盟
本报通讯员王文辉兰美娜
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全球贸易遭受重挫,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打通“双循环”变得迫切。记者获悉这样一组数据,上半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方面,分别增长3.6%、22.9%;海关统计显示,一季度外贸进出口飘红,上半年进出口总额.3亿元,同比增长9.8%。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西海岸新区何以实现逆势上扬?怎样做好“两条腿走路”?近日,记者进行了调研。
外贸企业“回家”要跨过两道坎
“突围!突围!突围!”在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孙宁刚刚结束有关如何出口转内销的四场会议,声音沙哑,难掩疲惫。
作为青岛圣美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宁经营服装进出口国际贸易28年,年总产值3个亿,全年出口额多万美元。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孙宁不得不面对订单取消、结算停止、延期付款等问题。产品滞留仓库,信用证到期……最难的时候,供货商和三家银行都在向她催款。“每天各种要钱的电话打过来。多亏政府的支持,协调银行转成流贷,才给了我们喘气的机会。”孙宁说,半年多来,他们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在直播带货、展览展销中不断尝试和突围。
但是,“回家”的路并不容易。当下摆在外贸企业面前的就有两道坎:品牌和渠道。
“很多外贸企业在出口时主要采用代工模式,产品缺乏品牌,在国内市场中知名度并不高,尽管有品质、价格优势,却可能会处于竞争劣势。”青岛美美达工艺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为海外轻奢饰品品牌代工的企业,合作客户有迪士尼、BuckleyLondon等。近两年,总经理张玉武看到国内消费市场的潜力,萌生了以外销养内销,打造一个国产饰品品牌的想法。
疫情下,一切化为泡影。海外订单只剩下一成,“开拓国内市场”迫在眉睫,提前上线。张玉武多了一个身份,“巴巴可琳”轻奢品牌创始人。
进入内销市场,渠道这道题可不简单。记者了解到,企业以前做外贸,往往是“工厂”思维,专注于做好订单即可;而开拓国内市场,则要考虑市场需求,搭建销售渠道、做好营销。分销渠道又分为线上、线下两种,线上有电商平台,线下零售渠道涉及一级、二级代理商。“在转内销过程中,有些企业仍抱着卖库存的简单心态,往往是行不通的。”张玉武说。
西海岸新区现有2多家外贸企业,年进出口贸易额0多亿元。对长期执行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外贸型企业而言,转向“两条腿走路”需要一个相互“适配”的过程。
“抓好产业链和供应链,是根本,也是切口”
“‘双进活动’为我们适应国内市场提供了一个良机。”疫情期间,张玉武在商务部门组织的外贸出口产品进商场及电商直播进外贸企业等活动中,抓住机遇,精心布展,并不断被推荐到更多平台。
“每一次出场都很用心。外贸业务员化身销售员,连着几天不停地讲解,嗓子都累哑了。”张玉武说,“不止是为了一个简单的销售额,我们更看重过程中对国内市场的适应,渠道拓展以及资源对接。”从进商超到青岛国际啤酒节外贸精品展,“巴巴可琳”走到哪里都有不错的人气。
通过西海岸新区搭建的平台,外贸企业的优势逐渐显现,“巴巴可琳”与青岛啤酒博物馆、禾沐服饰等品牌建立合作关系,拓展销售渠道,获得不小的收获。9月14日,张玉武对接资本合作时,他直言第一个条件就是“一定要把贸易业务放在西海岸”。
“疫情下,一些传统的外贸渠道受到影响,跨境电商成为外贸进出口的重要渠道。”青岛西海岸新区商务局局长孙晓辉表示,新区抓住这个机遇,出台了支持跨境电商产业的实施办法,从电商平台的建设、仓储物流、园区发展、人才培训、金融服务等跨境电商全产业链进行扶持和帮助。同时,打造跨境电商体验中心和跨境电商产业园,提供产业聚集的载体。
“消费者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816.html